第四百八十三章 雾霾散去,再聚拢?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看着沉静思考的两人,冯逍用一句话总结了今天的谈论。

    “对于老百姓来说,有期盼的生活才叫生活,看不到光明的只是坟墓,其他的都是狗屁。”

    一番谈话,让两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和往日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

    哪怕张良和冯逍已经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

    但是将国家这个政治结合体,说的如此透彻的,还是前所未有的。

    以往和现今的读书人,所有人都期望于上层统治者。

    大家都将自己的目光聚集在统治者的身上,虽然也是悲悯百姓。

    但是依然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身上,希望统治者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

    但他们的主张,依然有着统治者的思维和方式。

    归根到底,都是统治百姓,教化万民的目的。

    却从来都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们,所有的政治全都是为百姓服务的。

    如果不能让百姓满意,不能给百姓活路,那么全都是狗屁。

    如果百姓有活路,有美好的生活。

    那么就是朝廷里栓一群狗,大家也不会介意,对于天下也没有影响。

    虽然冯逍所说的有些过头,但最根本的,还是政治服务的对象不同。

    这就是两千多年的政治理念差距。

    哪怕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李世民,归根到底,依然是一个统治者。

    依然身处于压迫百姓的阶层,所以他们所谈论的一切思想,不过是一场政治秀。

    相反,受到后世观念洗礼的冯逍,从来对于皇权就没有什么敬畏。

    再加上本身背景和实力都不差,而且因为重生的原因,对于生命也没有什么敬畏。

    简单地概述,就是一个傻大胆。

    所以他的思想当中,从来就没有什么皇权第一的概念。

    之所以为了大秦如此辛苦。

    三分之一是因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为了民族的未来和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分之一是因为生活无忧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自小受到“三好”、“四有”教育,发自于内心怜悯百姓。

    最后三分之一,不过是因为嬴政待他着实太过于好了,让冯逍心里感恩无限。

    于朝堂方面,他不过是为了还嬴政的恩情罢了。

    一切都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士为知己者用;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一切都不过是君臣想得罢了。

    但任何事情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冯逍这里为了推行自己的经济振奋计划,希望能够繁荣江东的经济。

    也希望能够用经济的纽带,将江东和百越联合起来。

    但终究是要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盐帮这个组织,正式起源于汉朝。

    在我国古代,一直有东西和南北两条盐路。

    东西是以长江为线,将江东的盐贩卖到西戎等少数民族地区。

    而南北,则是将南方的盐贩卖到北方地区。

    在青海产盐地没有被发掘之前,神州大地上产盐最大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一个山西运城的盐池,一个是四川的巴东之地。

    宋朝之前的封建王朝,都是以河东的盐池为主要产盐为主,以南方为补充。

    知道宋朝的经济繁荣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河东盐池的日渐衰竭。

    所以南方的井盐和海盐,才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产盐大地。

    从规模上来说,北方和四川的产盐形成了规模,所以才会成为朝堂之中的重点。

    但从民间来说,南方从来就没有缺少过盐的存在。

    自齐国开始,从海水中煮盐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之后。

    其他诸侯国纷纷消防,希望能够彻底消除盐对于自家的掣肘。

    可惜的是成本太过高昂,而且看天气吃饭的情况太过于严重。

    所以最后没有形成规模。

    但对于靠海的南方来说,这种小规模作坊的方式,解决自家用盐问题,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天气炎热的沿海一代,也就是如今的百越地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存着不少的食盐。

    可惜的是,因为零散分部在民间,没有集中的处理。

    以至于在北方大地一直缺盐的情况下,南方的私盐,并没有给南方百姓带来财富。

    但是商人这种鬣狗一样的生物,自古就存在,而且他们对于财富的嗅觉,非常敏锐。

    在七国期间,就有江东一带的游侠和商人组合的民间团体,一直自进行着食盐的贩卖。

    不过因为战乱的原因,这个团体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但是积累的财富却一点都不少。

    等到大秦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