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险象环生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地面都为之震颤。但仅仅在堰塞体底部形成了一些局部的裂痕……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爆破点,几乎毫无建树,湖水依然被紧紧地禁锢在堰塞湖内,水位还在不断上升!
现场瞬间被死寂笼罩,一阵惊惶的低语声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开来。“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张志成感到喉咙像被无形的巨手紧紧掐住,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脑海中仿佛被无数纷乱的思绪填满,交织成一张难以理清的网。
赵队长用尽全力喊道:“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老李,迅速报告一下目前的具体情况!”
“我们之前的测量和计算明明都是反复核对过的,炸药的质量和安装也绝不可能有问题……有可能是这堰塞湖的地质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存在着一些特殊构造,完全阻碍了爆破的效果。”
老沈闻言,大喊道:“那就加大炸药量!我就不信炸不开这堰塞体!咱们再重新炸一次,肯定行!”
张志成却立刻摇头,坚决地反对道:“沈班长,绝对不行!加大炸药量风险太大了。我们对堰塞体内部的复杂结构还没有完全摸透,要是盲目增加炸药,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坍塌,到时候会直接导致决堤!别说下面的老乡们了,咱们自己都出不去!”
老沈激动地反驳:“那你说怎么办?就等着它决堤?现在多耽搁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冒险也值得!”
此时,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不断上升,最多再过 7个多小时,湖水就会漫过堰塞体顶部。一旦湖水漫过顶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堰塞体瞬间坍塌,引发洪水。
张志成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冷静。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不远处的一条水道上。那水道原本是从堰塞湖上方流淌下来的,如今因堰塞湖形成,水流被阻断,已然干涸。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上游引流。”张志成缓缓说道,“那条小溪若能引回上游水流,增加堰塞湖水量,也许能让堰塞体自行冲破。”
李工眼睛一亮,说道:“这办法可行!但要怎么引流呢?小溪离这里不近,地形又复杂。”
张志成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挖掘一条临时引水渠。虽然工作量大,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赵队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赵队长指挥着队员们将树木砍倒,锯成合适的长度,作为框架的支撑,张志成则全神贯注地留意着周围的地形地貌。他心里清楚,这引水渠的框架搭建必须稳固且科学,才能承受水流的冲击。
他蹲下身子,细致地观察地面,发现土壤质地异常坚硬,预示着挖掘工作将异常艰巨。拿起铲子,用力插入地面,每一下都感觉像是在和石头较劲儿。“大家注意,这土质硬得很,挖掘的时候不能着急。咱们得根据水流大小和地形来确定挖掘的尺寸。一般来说,渠道深度要达到1米左右,宽度在80厘米到1米之间。”
渠道的布局需顺应小溪的自然脉络,如此方能更有效地引领水流前行。张志成用铲子在地面上画出一条清晰的线,指示着队员们按照线的方向进行挖掘。同时,他还提醒队员们注意坡度的变化,确保水流能够顺利地流入渠道。
为了使框架更加稳固,张志成和队员们一起寻找合适的石块和木桩。他亲自将石块放置在框架底部,用锤子将木桩钉入地面,固定框架:“这个框架一定要搭建牢固,不然水流冲过来容易散架。大家要把这些石块和木桩都固定好,确保框架的稳定性。咱们每根木桩之间的间距大概在50厘米,这样可以保证框架的整体强度。”
挖掘渠道的工作进展缓慢而艰难,每挖一下,都能感觉到土壤的坚硬和阻力,张志成不断地调整挖掘的角度和力度,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挖掘方式:“大家挖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渠道的深度。同时,要注意两边的坡度不能太陡,不然容易坍塌。咱们挖掘的坡度大概在30度,这样既能保证水流顺畅,又能防止渠道两侧的泥土滑落。”
随着挖掘的逐步深入,张志成意识到渠道的宽度需适时加宽。通常而言,宽度需依据水流的大小来合理设定。水流比较大的时候,通道宽度可以达到1.2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水流能够顺利地通过渠道,同时也要确保水流不会过于分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家要把底部的泥土平整好,这样才能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如果底部不平,水流容易形成漩涡,影响效果。咱们要尽量把底部的平整度控制在两三公分内啊,把握不住就看看自己大拇指的第一节!”
挖掘工作持续了几个小时,渠道终于挖掘完成。现在要把引水渠的两侧设置支撑物,防止渠道坍塌。张志成计算后,判定每根支撑物之间的距离大概要在1米,这样可以保证渠道的整体稳定性。
队员们遵照张志成的指导,秩序井然地将树木与石块安放在渠道两侧,充当起稳固的支撑物。他们用绳子将支撑物一一固定在渠道上,确保其牢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