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神秘电台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根据李红军要求调查达尼娅的请示,装甲兵司令部向苏联军事部(后来的武装部)发去了相关电报,几乎没有片刻耽搁,苏联远东司令部便收到转来的电文。而这个时候,远东边防军正准备与肃反委员会同志配合,搜剿敌人的间谍电台。
因为肃反委员会的科罗金报告说,他们在距中国满洲里较近的苏联边境内一个小村庄里,发现了敌人电台的踪迹,请求边防部队配合支援,前去搜剿。
远东边防军司令部参谋尼美宁中校听到这一报告后,主动要求前往,带领边防战士们与科罗金等共同行动。
司令员克雷洛夫上将一向对自己的这位部下十分欣赏,对他主动请战当然支持,但是将军提醒他说:“你去那里,不要只想着去收缴一部电台,而是通过破获这个间谍组织,从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尤其是要寻找有关达尼娅的方方面面的线索。”
尼美宁说:“这正是我要亲自前往那里的目的。军事部这么快就转来了中方关于要求了解达尼娅情况的电报,说明中国和我们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我希望此行能够找到答案。”
克雷洛夫将军说:“为了节省时间,你乘火车去,我打电话让他们到车站去接你。”
尼美宁立正敬了军礼说:“是。将军同志。我稍作准备,立即出发。”
科罗金亲自驾车到车站迎接了尼美宁,就在前往边防军驻地的路上,科罗金向尼美宁介绍了那个边境小村的情况。
原来那是一个旅馆和周围有十几间的木屋,这里距离满洲里较近,住在旅馆的人和这里的人家大多是从事边界贸易的商人,流动性很大,因而空房子也多,给间谍活动和发报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然而,科罗金发现敌人多次在这个小村发报后,却无法搜捕。因为这座草原上的小村,四周十分空旷,尤其是在冬天,皑皑白雪覆盖的草原,可以极目到天际,只要是有人向这里接近,立刻就可以被发现。前两天,正当敌人发报时,科罗金当即驱车赶到这里,虽然发现了电台,而且尚有余热,但是发报的人已经不见了。他们对全村的人一一进行审查,人人的证件竟然都是合格的,科罗金明明知道这里边就有他们要抓的间谍,可就是抓不到。
科罗金寄希望于对这个村人人进行监控,可这需要较多的人力,因而请求边防部队支援。
尼美宁听了情况介绍后,对科罗金的想法并不赞同,但是他没有直接说出来。来到边防军驻地后,他们继续路上的话题深谈时,尼美宁问道:“你们发现了那部刚发完报的电台,是不是把它收缴了?”
科罗金说:“没有。因为电台对于在边远地带活动的敌人来说太重要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我们仍然让电台原地放在那里,为的是引回想继续使用它的敌人。而且这是可能的。”
尼美宁赞同地说:“你做得太对了,科罗金同志。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大撒网一样对村里的人一一进行监控了。我们只需派出两个人化装成商人潜入那个村,秘密进行调查,或许能把全部情况都摸清楚了。”
科罗金说:“我也曾想到过这个办法,但是太过冒险,我担心他们的人多,我们的人进去后会吃亏。”
尼美宁说:“如果敌人也是这么想的呢?那么他们就会认为我们不会派人去了。可是我们偏偏去了,给他一个想不到。只要我们装扮得好,同时命令边防军随时待命支援,我想会有收效的。”
由于科罗金在那个小村已经露过面,只能留下来坐镇,由尼美宁和边防军的一名排长彼得洛维奇化装成皮货商,住进了村里的小旅馆。他们摆出很有实力的样子,逢人就谈皮货生意,扬言要收购大批的毛皮批发到中国市场。然而小生意他们看不上,大宗的买卖却一时货源不足,谈来谈去,五天的时间过去了,竟一宗买卖也没谈成。而在这五天里,敌人很可能是忌惮这两个陌生的商人,电台一直没有活动。
当晚,甚是“败兴”的尼美宁和彼得洛维奇来到旅馆的酒吧,喝得酩酊大醉,彼得洛维奇撒起了酒疯,拍着吧台大声嚷道:“这个……鬼,鬼地方,我一天……也不想呆下去了,明天……明天我们就,就走。”
尼美宁也醉眼蒙眬地说:“啊……对,明天就走,到……到赤塔,我……我不信……有做不成的……买卖。”
第二天,小旅馆里果然没有再见他们的身影。当天晚上那部销声匿迹的电台就又发出了滴滴答答的声响,但是他们万没有想到,尼美宁和彼得洛维奇并没有走,而是藏进了一间没人的空房子里,因此电台一开动,立即被锁定了。俩人蹑足潜踪地循声接近发报的一座木屋,发现一个人正在门口放风,屋里还在滴滴答答地发报,说明里面也有人。
他们耐心地等待着,没一会,电台停止了发报,屋里的人拎着一个皮箱与放风的人一同走了出来。尼美宁和彼得洛维奇确定他们只有两个人之后,紧跟几步,迅雷不及掩耳地一人扑倒一个,很快制服了毫无防备的敌人。
彼得洛维奇打出一发信号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