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市场的局限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小楼三层各有分工,一楼变身为咖啡馆,符合申城滩的洋派作风。

    二楼一半是书海,堆满了法医、法律书籍和侦探,另一半则是音乐角,摆满了淘来的老式录音机,复古风满满,让人仿佛穿越回更早的年代。

    三楼则是杂志社的天地,编辑部、记者室、会议室一应俱全,现代化办公设备配齐,连桌椅都是实打实的实木,主编室里还特意摆了个大方茶几,方便待客品茗。

    就差茶几上再添置一套功夫茶具,来个全套待客礼仪,像后来那些公司一样,客人先品茶再谈正事。

    这么一捯饬,陈云总算把这申城的房子布置得满满当当。他还大手一挥,给了曹玲十万大洋,让她随心所欲招兵买马。

    曹玲心里那个无奈,觉得这简直是挥霍无度。陈云却觉得值,说要不是一心扑在杂志社上,他早在申城多囤几套房了,毕竟辛辛苦苦搬钱过来不容易。

    好在曹玲清楚陈云财大气粗,也不疑心他乱花钱是别有用心,毕竟在她眼里,陈云本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她默默动用自己的人脉,招编辑、记者,咖啡馆也张罗起来,还在报纸上打广告,希望能拉点生意。

    至于陈云这位甩手掌柜,交代完一切就拍拍屁股,乘当天的火车回了江北,这些琐碎事儿他是懒得操心的。

    陈云的心和事业根基都牢牢扎在江北,特别是刑侦新秀们虽然进步飞快,各自

    接手的案件也破案连连,但真遇到棘手难题,还得靠陈云这位老将压轴出场。

    下了火车,江北正逢初冬的雨,凉飕飕的雨点没完没了,街上行人寥寥。陈云没带伞,又不愿兴师动众,便索性缩了缩脖子,一头扎进雨幕,上演了一场街头疾跑。

    等他踉跄着闯进“钗头凤”,外衣已湿透,活脱脱一只落汤鸡,店里的吴迪和周玉珠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不轻。

    两人认出是陈云后,反应各异。吴迪因陈云之前的假死戏码还心存芥蒂,嘴角挂着一丝揶揄,故意挖苦道:“哟,这不是陈大老板嘛,怎么混成这样了?难不成做了亏心事,被家里扫地出门了?”

    而周玉珠则赶紧翻出新款男装冬衣,催促陈云去更衣室换上。待陈云换好衣服,捧着周玉珠递来的热茶,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近况如何?”陈云关切地问。

    周玉珠还没开口,吴迪已急不可耐地答道:“店里生意嘛,还算凑合,但说到顺不顺心,我得负责任地说,不咋地,咱们这儿出问题了。”

    出问题了?陈云见吴迪一脸认真,不由心头一紧:“啥问题?”

    吴迪故作轻松地耸耸肩:“不就是银子赚得没以前多了嘛。”

    赚得少了?这怎么可能?

    陈云望向周玉珠,她似乎也有几分歉意,好像店面业绩下滑是她的错似的。

    “玉珠,别有心理负担,我只是想了解具体情况。”

    周玉珠

    只好坦白道:“其实,咱们春夏装卖得挺火,秋季的也还行,可一到冬季服装,就推不动了。我和吴迪分析了下,可能是这批冬装保暖性不够强。”

    保暖性不够?这事儿听着新鲜。

    陈云恍然大悟,对呀,她们在服装界摸爬滚打一阵子,对这行的门道自然比自己这个临时起意的投资者懂得多。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冬装是从四季如春、几乎不见雪花的羊城十三行进的货,那边冬天都不怎么冷。

    可江北呢,冬天不仅会下雪,还带着江南特有的湿冷,冷得连北方人都得喊娘。陈云想起在鹤城读书的日子,自己这个江北人,比室友关东大汉更能抗冻,全拜家乡严冬所赐。

    冬装嘛,首要任务是保暖,其次才是美观。羊城产的冬装,虽然样式新颖,但保暖性不够,自然不吃香。

    再者,江北冬天虽冷,回暖也快,大家习惯硬抗一阵子就过去了。这样一来,花高价买不保暖的冬装,还不如添置几件实惠的秋装来得实在。

    陈云灵机一动,笑道:“那简单,以后咱不进冬装,多进秋装不就行了。”

    吴迪毫不客气地反驳:“说得轻巧,这批冬装可是砸了好几千进去的,卖不出去,咱们可就亏大了。”

    “那你说怎么办?”陈云反问道。

    “打折促销怎么样?”吴迪小心翼翼地提议。

    周玉珠连忙摇头:“不行,冬装定价最高,正是销售旺季,一旦

    打折,顾客会怀疑我们的利润空间,夏装秋装也得跟着降价,生意就更难做了。”

    吴迪虽然对陈云直来直去,但对周玉珠还是挺尊敬的:“玉珠姐,不打折的话,这些衣服就要积压了。服装款式更新快,今年卖不掉,明年就过时了。”

    周玉珠叹了口气:“我也明白,江北市场就这么大,顾客就这么多,再好的衣服,时间久了也会审美疲劳。其实这些冬装在家里穿挺合适,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