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收获颇丰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家庭,完美的人设,却不料背后隐藏着诸多罪行,甚至还挪用了公款,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画皮难画骨啊。

    在资料堆的尾声,还附加了不少丁泽人的墨宝,书法佳作混着夫人提供的私信,这些都是陈云提前吩咐长吉那边精心准备的。

    回忆起初到丁泽人命案现场,那份遗书的长度和那工整得不像话的字迹,让陈云直觉不对劲——一个濒死之人怎会有这份从容?

    于是,他打算拿丁泽人其他手迹做个笔迹鉴定,和遗书复印件比对一番。左瞧右看,陈云愣是找不出异样,最终还是决定让专业人士接手。

    沪上神探章兴,正沉迷于笔迹分析不可自拔,据曹玲透露,已颇有建树,正是最佳人选。

    暂且放下资料,陈云计划次日亲赴长吉一钢,面对面接触丁家上下,说不定能挖出些线索。

    念头至此,他一头栽进被窝,强迫自己小憩片刻。

    晨光破晓,陈云携着包苏二人直奔长吉一钢的职工子弟学校。这学校囊括了小学到高中,规模之大,足见钢厂的繁荣昌盛。

    相比江北钢厂,长吉一钢简直就是巨无霸,一眼望不到头,配套设施完善,小轿车穿梭其间,工人们踩着自行车,好不热闹。

    工人们身穿挺括的工作服,那面料一看就很上档次,里衬讲究,防护鞋踢踏作响,走起路来威风凛凛。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厂里

    的女工们,高挑的关东女子,身着工装,英气逼人,连陈云都不禁多看了几眼。

    几经周折,在指引下,他们来到了子弟学校的门前,教导主任秦华梅静候于此。

    丁泽人的夫人,秦华梅,标准的教师形象跃然眼前:身高直逼一米七,或许比丁泽人还要高挑些,黑发及腰,一身职业装束,眼镜稳稳架在鼻梁上,不言自威,气场十足。

    秦华梅其实早已知晓丁泽人的离去,但她面容上并没有太多哀痛的痕迹,说起丁泽人时,语气平静得如同讲述日常:

    “我和老丁算是自由恋爱,他那时字迹俊秀,文笔优美,还在厂报上发表过文章。我们在夜校相识,不久便相恋了,一起向厂里申请,简简单单领了证,就算是成了家。

    那时候真是穷得叮当响,他是个技术学徒,我是个临时教师,连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全靠厂里的同事帮忙,东拼西凑了些生活用品,还腾出一间空教室给我们当新房。

    后来,随着工资上涨,我们一点点添置家具,单位又分配了住房,我们就继续一件件搬进新家,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那时候日子虽苦虽累,但大家都实实在在过日子,心里有奔头,也就不觉得辛苦了。只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可人总是不知足,特别是老丁,得到上级认可后,他越来越忙,我这边事业也蒸蒸日上,我们虽在同一厂,却跟分居两地没两样

    。

    女儿出生后基本是跟着她外婆,我们只有休息时去看看她,给她留点钱,平时的教育都顾不上。

    幸运的是,孩子争气,考上了长吉最好的中学,明年就要参加预考,过了预考就能高考,我希望她能上个好大学,最好去南边,去她爸爸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看看。”

    陈云听罢,心里五味杂陈。他能感受到秦华梅并非无情人,只是情感内敛深厚,无论悲喜,都独自承受。

    这大概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常态吧,那一代人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家庭时光,无数家庭为了国家建设,忍受着聚少离多,将个人情感埋藏心底,齐心协力推动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后来的国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傲然挺立。

    陈云静静地倾听着秦华梅的回忆,待她说完,缓缓问道:“那平时你们怎么联系,是打电话还是写信?”

    “当然是写信,电话多贵啊,哪舍得用。而且他字写得好,我乐意看,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

    “他给你写的最长的信,有多少字?”

    “情书吗?字数不多,但情意绵绵。那是首诗,他第一次写的,就写在烟盒纸上,诗虽短,情却长。

    记得他把那首诗给我时,我心慌得像小鹿乱撞,现在想想,还觉得害羞呢。”

    “你对他的笔迹熟悉吗?”陈云满怀好奇,小心翼翼地

    问。

    秦华梅闻言,仿佛被触及了尊严底线:“那还用说,我可是他笔迹的头号鉴定师,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云随即拿出遗书的复印件,隐去了开头和中间部分,仅留下笔迹部分供秦华梅辨认。她眉头紧锁,反复审视,最终犹豫道:“要说相似,确实有几分相像,但要说是老丁亲笔,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陈云满脸疑惑:“何以见得?”

    “你知道那句诗吗?‘庚信文章老更成’。你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