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凉州自己的荀文若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不知李将军需要我或是我们独孤氏部落如何做?”独孤猛忐忑不安的问道。 

    “西北大地广袤无垠,武威郡以西还有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凉州刺史马腾志在收复其治下所有郡县。 

    你们独孤氏既然是当年休屠王一脉的偏支,可知当年休屠王后裔皆在大汉为官,甚至在武帝时期得到重用,成为当时的四大家族之一,满门列侯。 

    即使数百年过去了,他们在大汉王朝开枝散叶,许多郡县都有其族人居住。”李牧并没有立刻回答对方,而是在为对方画饼。 

    “李将军的意思是?”独孤猛有些捉摸不透对方的意思。 

    “凉州地广人稀,许多土地荒废,无人耕种。我们要想收复凉州各郡,亦需要足够的兵力。独孤氏部落只要愿意归降,我们会将你们族中的勇士编进军队当中,所有的待遇与汉人相同。 

    你们族中的老弱妇孺我们也会迁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让他们安居乐业!”李牧耐心的解释道。 

    “那岂不是我们的族人们都会成为你们掌控在手中的人质!”独孤猛还未回答,一起被绑来的副将忍不住开口怒喝道。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你们刚刚投降过来,还无法让我们完全相信。只要你们族中的勇士不参与谋反、作乱等行动,在前线英勇作战,你们的族人们必定能安居乐业。 

    当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领四万余人降汉后,他们的族人不也是从休屠泽被迁到了关中地区。数十年后,他们也完全融入到了汉人之中,可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反而因为休屠王两个儿子金日磾与金伦备受武帝的重用,其在关中生活的族人们得到不少优待!”李牧循循渐诱的说道。 

    “我们独孤部自从脱离匈奴后,整体实力羸弱,所求的不过是偏安一隅,将香火传承下去罢了。如果马刺史真如李将军所言,能庇护我们独孤氏一族,我们的勇士必定誓死追随,奋勇向前!”独孤猛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自己已经是阶下囚,除了答应对方外,别无他法。 

    正在此时,张既飞马赶来。 

    张既在原本历史中,是一位能力卓越,却容易忽视的曹魏西北顶梁柱。 

    他一生以惠政闻名于世,年轻之时,在新丰担任县令,治绩已为三辅地区第一。 

    在曹操与袁绍河北争雄的关键时刻,张既受命劝说马腾,使其进兵河东郡,讨伐袁绍外甥高干,牵制住了袁绍并州的兵力。 

    治理长安城时,抚民兴政,将关中地区打造得固若金汤,随后定临洮,取狄道,安郡民,迁徙氐人,并建议曹操将汉中百姓迁徙到关中充实三辅地区的人口。 

    虽然刘玄德最终赢得了汉中之中,拿下了东川,却损失了大量的汉人百姓与氐人等少数民族,为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埋下了伏笔。 

    曹丕称帝,魏国建立后,西北地区再度告急,张既临危受命,拜雍州刺史。 

    在任期间,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修工事,开荒田,重新打造关中平原,安抚百姓,使各部落的羌族人归顺魏国朝廷。 

    一生举荐有才之士无数,所礼辟的扶风人庞延、天水人杨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庞淯、敦煌人张恭等,最终皆成为魏国的栋梁之材,说他是西北的荀文若,毫不为过。 

    他死后,他儿子张缉,孙子张邈都成为魏国的绝对忠臣,参与了扳倒司马氏家族的大计之中。 

    虽然最终失败儿子、孙子皆被杀,但是因为张既当年的贡献和声望,司马氏却并没有或者说不敢灭其族。 

    其曾孙张殷,在西晋时,还出仕担任了梁州刺史。 

    李牧见到张既到来,立刻介绍道:“这位乃凉州名士,张既,张德容,剩下的事就由德容先生与独孤将军详谈,张德容博古通今,乃治国大才,必定能为你们独孤氏部落规划出最好的出路。” 

    “李将军谬赞了!德容才疏学浅,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在下的政略才能达到李将军的军事水平,凉州之地必定欣欣向荣。”张既谦虚了一句后,就将独孤猛与其副将带到了一处营帐内开始询问对方独孤氏部落的详细情况,并为其出谋划策。 

    “李兄!” 

    “李帅!” 

    马超与庞德吩咐自己的副将带领军队暂时看管投降的独孤氏将士后,就策马来见李牧了。 

    “怎么?看两位小将军皆面露悻悻然的神色,似乎对于此次作战并不满足啊?”李牧悠然的说道。 

    “那倒不是,德容先生已经为我解惑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才是孙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只是孟起觉得,似乎此次作战,并没有什么功劳!”马超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 

    “令明非常佩服李帅的用兵之道,只是此次感觉没有出多少力,麾下的将士得不到多少军功而已。”庞德主要为自己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