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东华郡主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皆是我朝之福。”
稍顿片刻,官家微微颔首,缓声说道:“朕素来敬重文才与画艺。苏家娘子的画作神韵独具,宁安郡主的词作亦是别开生面。如此才华若能为我朝所用,实乃锦上添花。”
说罢,他将目光投向叶绍,语气中多了几分意味深长:“宁安王府人才济济,着实令人欣慰。朕听闻你的大娘子出自李氏,家风谨严,难怪此女才华卓绝。”
叶绍立即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谢官家隆恩。小女有此才情,皆赖官家雨露之泽。”
叶斯年随即低头行礼,声音恭敬而清雅:“臣女不敢居功,能得官家垂青,实为家门之幸。”
她垂下目光,面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内心却泛起涟漪。官家的话语虽满含赞誉,却隐隐传递着对宁安王府地位的深意。
官家眸光一转,环顾台上众人,朗声说道:“既然如此良辰美景,何不请诸位才子佳人尽情挥毫,博众人一赏?以满月为鉴,若能得佳作,朕必厚赐重赏。”
人群中,一位身着深青色官袍的男子缓步出列,俯身行礼,神态从容:“斯年郡主才学卓著,廷章可否请教一二。”
叶斯年抬眸望去,不禁微怔,竟是方才那位谪仙般的公子。他竟是苏廷章?换了一袭官袍的他,立于这恢弘的瑶光台上,衣襟飘飘,眉宇间自有一派仙风道骨。
皇帝目露笑意,手中扬起叶斯年的词稿,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你刚坐上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便有如此佳作现世,还真是没选错人。听闻你在 长安府时成日埋首书卷,可曾研究出‘千里共婵娟’?”
苏廷章神色一正,低头恭敬答道:“陛下谬赞,臣学识浅薄,难及郡主。”
圣上朗声大笑,转头看向苏仆射:“苏仆射好福气啊,一儿一女皆如此才华出众,实乃我朝之幸。”
叶斯年听着这番话,内心却微微起疑。苏廷章不是长安府知州吗?昨夜父亲叶绍还提到他按下了花月阁新开的楼阁,怎么一夜之间便成了国子监祭酒?那新任长安府知州又会是谁?
圣上收回目光,又看向叶斯年,语气温和而欣赏:“国子监以学问立基,不日可邀郡主与诸生一同论学。如此佳作,理应传扬,让更多人共赏。”
苏廷章闻言,面上露出淡淡笑意,随即低头答道:“臣谨遵圣命。”
“臣女惶恐,谢陛下厚爱。”她心中却深感惶恐:自己懂什么学问,去国子监难道还要抄几首诗词吗?可丢不起这人。本想留个好印象,怎么弄成这样?难道官家有意抬举叶家?这无异于树大招风啊。
这时,赵煜身侧一男子起身行礼,随即说道:“父皇,儿臣看这郡主的词尚未配以词牌名,不知郡主是否另辟新调,可否请教一二?”
叶斯年闻言,微微躬身,答道:“回禀陛下,曲调虽有几段,但斯年曲艺不精,不敢献丑。”
她抬眼看向那位皇子的方向,却不经意间瞥了赵煜一眼:你不是说你应对吗?快点想办法。
赵煜适时起身,笑着说道:“二哥莫急。这首词的曲调与《清月吟》颇为相似,只需稍作改动便可。这般佳作,宛如天人之笔,实在妙哉。若郡主不嫌弃,吾愿代为谱曲,以成全其意。”
叶斯年连忙行礼答道:“承蒙殿下赏识,臣女谢过殿下。”
赵煜轻笑转身,继续说道:“二哥马上要升任长安府尹了,过几日便可用此曲为二哥践行,岂不正好?”
官家闻言,朗声大笑,目光转向这位二皇子:“渊儿,长安府距瑶京不过三日车马,这词中写道‘千里共婵娟’,真是贴切得很!”
官家忽而目光一转,朗声问道:“礼部尚书何在?”
话音未落,一人从文臣席中缓缓出列,俯身行礼:“臣在。”
官家微微一笑,点了点手中的诗稿,语气从容却掷地有声:“朕记得,宣德公家已有一位县主,就封这位苏家娘子为郡君吧!”
四下瞬时寂静,连夜风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片刻后,苏仲衡与苏云卿齐齐叩首谢恩。
官家稍作停顿,手指轻敲诗稿,沉吟道:“朕记得,眼前这位新晋郡主,还未有赐封之号?”
礼部尚书低头答道:“回陛下,是。依据礼制,郡主随宁安王的封号册封。”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环视众人,声音平稳却蕴藏深意:“‘东华’,东为朝阳,华为美玉。朕封你为‘东华’,既彰你才情卓绝,亦勉励你无愧此号。”
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瑶光台上,落入每个人的耳中,久久未散。叶斯年缓步上前行礼,心中微起波澜。这才是她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天子的容颜——并非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深邃,宛如一位饱经岁月的智者,目光穿透世事,却又包容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