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截机缘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七十年代女配奋斗日常》 

    被妈妈赶出厨房,蒋月回到房间继续自己的写作。每当心绪难平时,蒋月就会放空大脑,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故事里。

    这是当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故事,也是万千农民的缩影。相比于蒋月长大的年代,这时的人们过的更加艰难,甚至有人仍旧吃不饱饭,但他们心怀希望,积极向上,坚信用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最初蒋月一直在纠结题材的选择,直到某天灵光一闪,前世虽然是孤儿,但她也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她也曾想过在农村买地建房,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但后来还是没有成行。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与体验农村生活,有了更与众不同的看法,于是决定将其作为一个故事写下来。

    这段时间她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万余字,过几天就要先将写好的寄出去。将自己的稿子装好,蒋月的思绪有转到了蒋莹身上。

    虽然蒋家和沈家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西头,但蒋月出门还是偶尔会遇到蒋莹。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觉得她对自己有不好的想法,蒋月总觉得她看自己的眼神阴恻恻的,但自己不能为了躲她一直不出门,这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作为新时代好青年,违法犯罪的事情蒋月是绝对不会干的,也因此拖了这么久她才想到一个比较勉强的办法。

    作为曾经看过原书的人,虽然时间渐渐过去,她的记忆也慢慢变得模糊,但是书中一些重要的剧情节点她都还记得。

    沈川其实还有一个舅舅是县城机械厂的工人,但是对方看不起沈家母子,生怕他们上门打秋风,所以双方十几年没有联系过,在书中双方再次联系上的契机,是女主机缘巧合下救了一位机械厂领导,保住了那位领导携带的重要资料,最终给的回报是一个工作名额,沈川去了机械厂上班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舅舅。

    但是这舅舅一家可不是什么好人,在书中改革开放后,沈川辞职下海经商,最开始沈家舅舅觉得自己外甥实在是蠢,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去做上不得台面的工作,但在在意外知道他们夫妻赚了不少钱以后,又无赖的贴上来妄图分一杯羹。

    沈舅舅一家没皮没脸,男女主废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摆脱他们,但沈舅舅不甘心,在背地里搞了不少破坏,更是在得知沈川夫妻最初的本金来自于沈母当初出嫁时的压箱底钱后大闹了一番,男女主被狠狠宰了一笔才结束闹剧,可以算得上是个大BOSS了,最后作者安排了不少意外才让这一家人下线。

    蒋月想着原书男女主下海闯荡了不短时间都没有办法很快解决沈舅舅一家,如果她从中作梗提前让这一家人出场,蒋莹大概会焦头烂额,短时间内没时间算计她。

    还有女主的工作机缘,她既然已经想起这件事,自然也要去碰碰运气,算作收女主之前算计她的利息,更何况只有有了这个工作机会,进了机械厂,她才能更自然的推动事情发展。

    虽然现在沈家依然在乡下种地,看起来一贫如洗,沈舅舅肯定看不上他们,但她要做的是不经意间朝他透露沈家有家底,还是二十多年前沈母的钱,按照他们一家唯利是图的性格,他肯定会去了解,到时候闹起来就不关她的事情了。

    中秋节过后第二天,蒋月早早出发前往县城,书中写着正是这一天,女主出门前往收购站卖这段时间晒的干货,在从收购站出来前往百货大楼的路上看到了倒在地上的人,善心发作将人送去了医院,还给人垫付了医药费,将刚刚拿到手的钱全搭进去了。

    蒋月先是去寄了自己的信,便守在这条路上。

    为了防止蒋莹过来,她还在前两天去李红家时,和一众大娘婶子们聊天时特意提起了最近晒得干货准备卖到收购站,难得今年年景好,换钱好好过个节。也真的特意跑了一趟收购站,还被王春芳念叨了好一会儿。

    当时沈母就和她们坐在一起,既然蒋莹计划卖干货换钱,那沈母肯定知道,那么她提到了这件事,沈母回家就会和蒋莹说,果不其然,中秋节前一天,她就看到蒋莹带着一大包东西进城了。

    她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如果蒋莹还是来了县里并先她一步遇见人,那也只能说是命该如此。

    不过穿越以来,她的运气一直不错,想做的事情大多都能成功,没一会儿她就看到了晕倒在路边的男人。

    她不知道对方是因为什么晕倒的,也不敢轻易碰他,索性这里离医院只有几步之遥,蒋月连忙跑到医院去叫人。

    虽然这和她看到书中的内容不太一样,但她顾不上思考这些,按着护士的要求缴费,看着医生推着人去急救,一直到坐在病房里,她才有心思思考起为什么和她看的书不同。

    书中对女主如何费力将人带到医院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突出了女主是如何的乐于助人,但事实上人就晕倒在医院不远处,跑来医院叫人更方便,想着想着,蒋月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