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1982年4月7号,王建昆踏上了前往外海建设临时基地的路,经过多天的资料收集和智子的辅助分析,最后决定还是到南海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

    选择这里有几方面原因,一个是这里属于三国交界处,都在领海边缘,临时建设个基地测试飞机不会引起印度尼西亚的快速反应。

    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离泰国湾很近,小舅选出的飞行员正在泰国的飞行俱乐部培训,到时候把人接来把飞机直接开走也很方便。

    开着快艇来到泗州镇,把准备的食品和药品都搬运到新造的实验2号上,把快艇留在泗州镇码头让王华伟派人看管。

    在湖口镇王建昆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去了当时买的房子,看看是否有好好的打扫维护,然后把通信基站维护了下。

    然后在泗州镇码头加满柴油,船舱的空间也制造了好些油桶,在加油站也都加满了,总共加了大概18吨,这些柴油有10吨是准备到时候改造成航空煤油给运输机用的,省得到东海还要临时制造。

    一路上王建昆都没有再停靠长江上的码头,中午在船上加热提前准备的罐头和米饭,傍晚才在上海码头加了点柴油,加的量只要够开到离海岸80公里就可以了。

    加完油后在码头吃了一餐现炒的饭菜,因为之后半个月只能是靠罐头度日了。

    当天夜里7点,王建昆驾驶实验2号离开上海码头往东海开去。

    在开到离海岸线80公里左右,王建昆停船,开始制造Y-1飞机。

    这里还是属于浅海区,深度只有100米左右,所以王建昆把海底的部分铁,铝,硅,碳等元素提取出来,和船上带的一些铬,钴,锰,镍,钼等元素组合起来建造Y-1。

    建造过程是很快的,也就10多分钟,一架崭新的Y-1就停在了实验2号的旁边。

    接着又在Y-1的翅膀下面制造了4枚近距格斗弹,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危险时自保用。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把路上制造好的航空煤油抽取到飞机油箱里,然后给飞机各部件加上润滑油和液压油。

    最后把准备的一些金属元素,还有带来的食物药品等都搬运到Y-1的货舱里,最后是他自己从实验2号上爬进飞机驾驶舱。

    做完起飞前检查,确保没问题后,王建昆调用超能力打开实验2号上的通海阀,海水快速进入实验2号的水密舱,实验2号在水压下快速下沉。

    王建昆记录好下沉的坐标后,就驾驶着Y-1起飞了。

    先是斜向东南方向加速爬升,待爬升到1万2千米高度时,已经朝着东南方向飞了30多公里,然后转向西南方向往弯弯海峡方向飞,王建昆是打算贴着大陆领海80公里左右飞往南海一个目前属于印度尼西亚的岛屿。

    在驾驶舱里王建昆不时查看下六分仪导航系统回传过来的坐标,跟脑海里做的世界地图进行比对,确保飞行方向正确。

    在高空王建昆就打开了雷达强度记录分析仪,准备收集沿途对其照射的雷达波,通过分析其强度看能否计算出其雷达安装地点和雷达扫描范围。

    因为每个雷达的波束特征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距离上雷达波的强度也不一样,通过三角定位法,可以反向计算出雷达的位置,其大致的扫描范围也可以计算得到。

    这是为了今后返回或者要战斗时,了解了这些路基雷达的信息可以避免被路基导弹锁定。

    此时在1万2千米的高空,星光灿烂,一轮弯月挂在西边,下方是一片漆黑。

    眼前只有亮着的一个个仪表盘,上面显示着高度,速度,外界温度,发动机的一些运行参数等等信息,王建昆看着看着觉得有些无聊,于是分出一部分精力把飞机尾气的碳氢元素收集起来制造成航空煤油存放到货舱里临时加装的油箱里。

    从起飞点到目的地大概有3800公里,此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900公里每小时,大概要飞5个小时,距离已经超过Y-1的最大航程了,所以要想快点到达,必须在空中把燃油补充上。

    路过弯弯海峡时,飞机上的雷达信号分析机不断的接收到信息,飞机左右两边的接收器都有,看来这片空域很敏感,王建昆只能祈祷没有战斗机来巡查,不然动手也不是不动手又很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

    可能也是晚上的原因,现在海峡两边能够夜间战斗的飞机还很少的缘故,所以王建昆平安的离开了是非之地。

    接着沿南海边缘开,在途经巴士海峡上空即将到菲律宾附近时,飞机上的雷达分析机又开始接收到信号了,这肯定就是美军设在菲律宾基地的雷达在对空扫描。

    或许此时是夜晚,美军这段时间放松了警惕,所以没有飞机来查看。

    王建昆驾驶着飞机安全的飞过中沙群岛边缘和NSQD边缘,到了曾姆暗沙后往西继续飞行。

    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