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上(加更)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165章 北上(加更)

    

    安排好了罗玉麟团队的科研项目之后。

    

    江淼又陪着书雅聊了一会。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初。

    

    受邀而来的王英祥教授团队,又在萧碣石院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红草镇的大豆实验田。

    

    看着作业的大豆收割机,快速收割着已经半枯黄的大豆。

    

    众人小声地讨论着。

    

    带眼镜的研究员笑着低声问道:“老张,你认为这一片大豆亩产有多少”

    

    张研究员看着豆藤上的豆荚:“就两百多公斤吧!”

    

    “两百多公斤看来没有达到预期呀!”戴眼镜的研究员摇摇头。

    

    然而王教授却眉头紧皱,心里面正在等着结果出来,因为他发现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很快,这一块种植面积约半亩的大豆田,完成了收割工作,工作人员将脱荚之后的大豆装入麻袋之中。

    

    一上电子秤。

    

    结果就出来了。

    

    “老乡,114公斤,570块钱,加上补贴,给你770的票,去我们公司的财务室兑换就可以了。”两个收购员开出一张770块钱的票据,交给一片的老农民。

    

    “谢了,后生仔。”老农民拿着票据笑嘻嘻。

    

    而王教授却拉着老农民:“老乡,你这大豆如何种植”

    

    “呃”老农民不明所以,不过看到王教授等人是和海陆丰公司的收割队一起来的,以为他们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人,便笑着回道:“也没有怎么管,我一开始浇了一些水和肥料…”

    

    王教授一边听,一边将老农民描述的种植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

    

    这时候,那几个研究员也反应过来了。

    

    “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

    

    “这个产量太高了。”

    

    比起他们团队搞的那些高产实验田,动辄亩产三百多公斤,甚至有亩产近四百公斤。

    

    这半亩才生产114公斤大豆,看起来似乎很一般。

    

    然而只要真的了解过双方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情况,就会明白眼前这些大豆田,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等同于他们的实验田。

    

    因为眼前这些大豆田,其实是在低管理水平下,加上大旱了两个月多月,期间并没有大规模补水的情况下,实现的亩产228公斤。

    

    这个亩产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了。

    

    接下来,王教授等人又记录了几十亩大豆的情况,期间还询问了26户农民的种植管理情况。

    

    在附近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

    

    喝了一口冰矿泉水后,王教授坐在水泥坛的边缘上,目光无比认真地看着这些大豆田的亩产数据和调查询问情况。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非常认真地看着数据。

    

    一阵凉风吹拂而过。

    

    萧院长看了看手表:“王教授,时间不早了,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下江总如何”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差不多到十一点了,便点了点头:“也好。”

    

    车上。

    

    一个研究员合上小本子:“教授,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大豆田的平均亩产的在210公斤左右,而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这些大豆在种植期间,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降水,特别是开结荚期间,几乎没有遇到降雨。”

    

    戴眼镜的研究员也不由自主地感叹着:“太惊人了,这种耐旱程度超出一般的大豆品种,基本可以和干旱地区的耐旱植物相提并论。”

    

    “是呀!”

    

    “之前我还以为江总说的亩产三百多公斤,是精耕细作下的实验田亩产,没有想到是这种粗犷管理方式下的亩产。”

    

    “这个品种在北方干旱地区,大有可为呀!”

    

    “人家江总早就在漠南沙漠布局了,我听我的一个老同学说,海陆丰公司在漠南哲里木市承包了35万亩沙漠,打算改造成为农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