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 23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年代文长姐重生了》 

    售货员愣了一下。

    光看外表,常嘉贇这样的小孩子,是绝对买不起这么多雪花膏的。

    身后站着的常为国,局促不安,无论是从衣着还是外貌来看,都是最为土气的庄稼人。

    她不该以貌取人,但常为国脸上的淳朴和憨厚,凭借着她的眼力,自然能看出对方不是做生意的料。

    也就是说,他看起来并不想这个年代争相口传的万元户。甚至攒的资本,连千元都没有达到。

    “按照批发价的话,应该还要加上五盒。”常嘉贇道。

    各县和市里的货,全部都从这里走。这么多的量,自然走的是批发价。

    可他们,真的能付起这些款吗?售货员有些迟疑。

    “我们这里不赊账。”售货员说道。

    其实是可以的,在钱财紧张的这个年代,诚信是才是最佳的通行证。

    以物换物,在偏僻的一些乡镇里依旧存在。

    只要货物流通开来,钱财自然也流通开来了。

    “这个我知道,我们来批发,自然是做足了准备。”

    她并没有因为售货员的话气恼,脸上一直维持着微笑的。仿佛她才是那个卖货的人。

    她转而又问起了另外一款雪花膏,“这一款呢?批发价是多少?”

    这款雪花膏的价格,比刚才那款雪花膏便宜多了。批发价是七毛钱,零售价是一块钱。

    “七毛。”售货员道。

    “那这些也拿上五十盒吧。”

    售货员拿出了票,还是有些不相信。

    一旁的一位大姐走了过来,她询问了一番后,对着那名售货员道:“快给客人开票,将货物装好。”

    这么好的买主,可不能轻易错过。

    她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啊,好多人从我们这里拿货。”

    这人身上的衣服和普通售货员的衣服有些不同,看起来应该是个主管级别的。

    听她这一说,常嘉贇立即懂了。这些货物的代理权,都归省城的百货公司所有。

    “我们是x县的人。”

    “我是y县的。”大姐惊喜道。两个县相邻,四舍五入,就是同一个地方的。

    “这么巧啊,我和我爸这趟出来真幸运。”

    两人熟络地聊着天,常为国站在旁边默默听着。

    这种社交活动,本该是他来进行的。苦于他不会说客套话,这种工作以往都是王桂芬来做的。

    没想到,一直以来被他误认为不太说话的常嘉贇,面对这些人一点也不露怯。

    果然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

    常为国将常嘉贇的转变,归结于前几天卖东西所导致的。

    “小妹,你真有眼光,我们这两款雪花膏,你们县城还没有卖的。”大姐道,“你可是第一个从我们这拿货的。”

    “那款,说是贵妇专属都不为过。”

    其余的时候,大多数乡镇的人,会选择从县城的百货商店拿货。直接跑到省城拿货的,常嘉贇是第一个。

    就连是县城,也因为消费水平的不一,不敢拿太多贵货。大多数是平价的,平民能消费的起的。

    常嘉贇所在的县,县城消费水平并不高,高的是常嘉贇之前卖货的那个镇子。

    这也是多亏了那边有工人的缘故,拉动了他们那边的一些消费水平。

    “那我这也算是拿到了独家代理了。”

    售货员打包好了之后,开了票,收了常嘉贇的款。

    “姐,谢谢你了。我们还打算去楼上看一下”

    “你们还打算批发服装?”大姐多问了一句。

    “是有这个想法。”常嘉贇倒也没有藏着掖着。

    “要是没有太多钱的话,可以先记账。不过这里面要有熟人担保,还需要去银行开证明。”

    “我知道了,谢谢大姐。”

    拎着一袋子货物,走到楼梯的拐角后,常为国开口道:“那个售货员不是说不赊账吗?”

    常嘉贇:“可能她觉得咱俩看起来不像是能买得起的人。”

    “……”常为国默认了几秒,“这倒也没错。”

    快要到二楼时,常为国问道:“我们钱还够吗?”

    买了这么多雪花膏,按理来说根本不够卖衣服的。

    一条裤子,也都要十来块钱左右。

    “还剩了一点,除去咱俩回去的路费,还能买三四条裤子。”

    “不够我并不想买裤子,我刚才在上面,看好了两款布。”

    回去借个她三婶家的缝纫机裁几条裤子是没问题的,剩下的布,王桂芬和常老太还能做几双布鞋。

    原来是这样啊!是他没有考虑到位。

    “好不容易来一趟城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