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逃,却逃不掉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形成了良性发展势态,唐朝也正式建立在此基础上得以呈现辉煌的势态。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人在无尽的权力之下,谁又能不变呢。他从当初千人冲阵的秦王,到害怕和处处提防太子的皇帝。

    除此之外,唐朝还开辟了一种叫做色役的制度。

    当然这种政策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这般不堪,它主要面向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宫大臣。每年都会一批百姓被选中,送去这些人的家庭里,如果遇到了好主人,可能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比较倒霉的,正常情况下每天都要承受主人家的压力,没日没夜地搬砖,怀疑人生的不一定是遇到地主,以许地主就是资本家。

    对比下来,兵役简直就是唐朝百姓们最为梦寐以求的一种徭役政策。

    兵役对百姓们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年轻力壮者。平常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可以种种田养养花,一旦某天国家遇到什么问题,这些人自然是需要冲到一线阵营之中的。

    因此,那些抱有浓烈抱负的年轻人自然乐得接受兵役。当然,最重要的是,唐玄宗时期在兵役制度上进行了整改,它是唯一一个不是无偿劳动的徭役方向。

    唐玄宗的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可以自愿当兵。但从豆腐的诗歌里,这政策估计也长不了,毕竟可以不花钱就可以把事办了,他不好吗。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士兵仍有军籍,但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这一改革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府兵制前身,他的再前身得追溯到北周宇文泰。

    但唐朝本质上还是一个压榨百姓的封建王朝,依旧有很多百姓在国家的压榨下苟延残喘。

    国家的经济繁荣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场泡沫罢了。这些繁荣,不属于他们。故而我们再喜欢大唐,也并不想来大唐,或许一次生病,一次徭役就结束了。这样伟大的国家,没有伟大的创造吗,肯定有,但上面不一定看得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府兵并非唐代唯一的兵种,承担宿卫的还有保卫宫廷,屯驻北门的禁军(见六军),与十二卫所领府兵对称南、北衙军。出征和防戍则有名为“募”而实也是“征”的兵募,以后还有防戍本州的团结兵、士镇兵等。在出征和防戍中,兵募的数量往往超过府兵,但府兵在唐初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们是军队的骨干。

    为什么他们这么能打呢,就是人家给你田种,一小部分是永业田,永不收回的。一部分人死后要收回去。

    唐代府兵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曾经有效地实行,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

    破坏的原因: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原来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后来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导致人民避役,兵士逃亡(兵募也是这样)。

    唐初承前代遗风,对于卫士比较尊重,但到武后时,番上卫士往往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导致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辱。

    好家伙,宋,明学得一模一样。感情你们都是爱学习的。

    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这样,玄宗统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况日渐增多,以致番上卫士缺员,征防更难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