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后续反应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去年中国大陆的现象级作品是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它用1毛钱一张的票价,最终收获一亿多人民币。

    主演李连洁因此爆红大江南北,去港地发展多年后,甚至买上了红色敞篷跑车。

    当他回到京城时,发现所有人都认识他那一张脸,以及他的那一辆车,伴随着跑车的轰鸣声,就算他遵守交通规则,还是会被交警拦下。

    燕京的每个路口都有一个瞭望塔,李连洁的车每走到一个瞭望塔都会被拦下来,要经过下车、聊天、签名三个步骤。

    同时,在李连洁即将离开一个岗位去下一个路口之前,前一个岗位的交警也会通过通讯设施通知下一个岗位的同事:“李连洁要去你那里了,你快点!”

    余切的《天若有情》契合当下的社会事件,发表后受到极大欢迎。

    这个作品开始沿着《少林寺》的路径狂奔,好在大家只知道他的小说,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然而,把范围缩小到燕大的文学爱好者,那就是钱塘江上的浪潮了,余切已经迅速出名——一个名为余切的大浪拍了过来,所有人都看到了。

    查海生为了宣传自己的诗集《小站》,东拼西凑到处借钱打印,苦熬多年才闯荡出名声。

    余切却很轻易的做到了。

    燕大的校园在接下来的这个月里,开始不停的讨论余切和余切的作品,这成为一种时髦。

    “余切的新小说又发了,叫《天若有情》,《红岩》刊,我在家里面看到的。”

    “《红岩》也就那么一回事儿吧,我家里常订《人民文学》,你借我看看……卧槽!卧槽!”

    五四文学社是燕大最大的文学性质社团,其中许多成员在这一个月内陆续读过《天若有情》。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社员,对余切的态度简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余切是不是读了书的华弟呢?

    不对,他简直处处比华弟强啊。

    余切找人打我的样子,真是帅!

    原来一部情节精彩的小说,竟然能那么的牵动人心啊!

    诗歌,唯有诗歌才能表达对《天若有情》的喜欢!

    《天若有情》里面有一段情节,是男主角华弟带着乔乔骑车逃离追捕,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那一辆车上的男女却萌发了情愫,简直是写小说的神来之笔。

    于是,他们针对这一段情节创作了诗歌,在未名湖畔大声念道:

    “命运的车轮,带我们驶向尽头,

    追逐的汽笛,割裂了我们的呼吸。

    在疾驰的风中,我紧紧握住你,

    只怕松开,便是永别的宿命!”

    ——骆一禾作为文学社的副社长,并不满意这种叛变:“五四文学社社员!你们忘了我们要报复余切的大愿了吗?”

    “我们...须臾不敢忘!”

    “那你们为什么给余切作诗,唱赞歌?”

    “我们是给《天若有情》作诗,和余切没有关系,我们还是恨余切!”

    “妈的!《天若有情》到底有多好看?为什么你们全都变了?拿给我也看看……”

    骆一禾花一晚上看了小说,然后傻眼了:

    妈的,真好看!

    这个小说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什么前沿的创作手法都没用,就是写了一个爱情故事,然后撞上了正在进行的社会大事件……但为什么,我忘不掉故事里的人?

    社员们问骆一禾:“社长,新一期的《未名湖》又要发了,我们把余切的小说誊上去吧,反正已经得罪他了,大家看小说,都快看不过来。”

    骆一禾高瞻远瞩:“不行,如果他赚不到稿酬,以后不写了怎么办?”

    “社长,你……”

    “不要慌,我们先忍耐他一段时间。”

    “忍到什么时候?”

    “忍到他写出了一本烂小说,我们再狠狠的抄他的到处去发!”

    教授们也会提到余切,把这当做活跃气氛的小插曲。

    在一堂经济系的大课上,当时的经济系主任陈聪正在批判资本主义,并且把传统的马列经济思想联系到一起。

    “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但又要看到,在若干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方面,也确有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这是因为,我们的制度和西方经济的制度存在根本的不同。”

    陈聪话锋一转,他忽然聊到了底下的余切。

    “我们燕大就有这么一位大作家,写出了《天若有情》,是一个资本主义富家女和无产阶级小子的爱情,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

    台下很多人都大喊自己看过,大家都望着余切发笑。

    陈聪分析道:“余切是我们经济系大一的学生,应该说他写小说也体现了他自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