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名浮望懒参禅机(1)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浮望山上有座庙》
“文者,以儒乱法;侠者,以武犯禁。”
书院里,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一下一下捋着山羊胡,面无表情地举着书卷诵读,三伏天有些烈的日头晒进来,堂下的学子脑袋一点一点,似就要昏睡过去。
老先生面露不悦,正要说什么,角落里却有只小手颤颤巍巍举起来。
“夫子,可如今庙观门派的侠者们,却不曾以武犯禁啊?”
举手的是个身穿寻常布衫的童子,同眼下中原大晋境内的绝大多数书院一样,这所书院对附近辖区内所有适龄的孩童无条件开放,无需缴纳束脩,连笔墨纸砚都一应齐全,只需书院主事的夫子每年去官府衙门按登记在册的学子人数领取贴补即可,权利有了保障,因此即使是来旁听的小童,也并不惧怕直接向夫子发问。
小童的声音清脆,堂下的学子们因此也醒了醒神,似是对这问题颇有兴趣,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见状,老先生也不扫兴,干脆放下书卷清清嗓子道:“不错,如今的庙观门派较之从前大有不同,非但不得轻易犯禁,还需辅助官府衙门办案,每年向官府衙门述职考评,诸位可知这是为何啊?”
堂下叽叽喳喳的声音更大了些。
“我知道,是三王府!”
“三王府剿灭了原先称霸大晋的宋氏一族,庙观门派为之震服,纷纷称臣!”
“不对,三王还是皇子的时候,宋氏就没了吧?”
“正是因为灭了宋氏,他们才能封王呀,不然皇子那么多,怎么就封了这三个做王爷?”
“总之剿灭宋氏是三王大功一件,这总是没得跑的!”
一会儿是平定宋氏有功,一会儿是收服天下门派归心,说着说着,连什么“天上的神仙托生”这样的话也冒出来了。
说起这三王府,似乎从学子到平头百姓,总有着说不完的话,越传越玄乎。
三王,乃当今晋昭皇帝最有出息的三个皇子。
三位皇子弱冠之年封王立府,晏明王府、定宁王府、清安王府,并称“三王府”,划界而治,统管中原大晋纵横千里的国土之上近乎所有的事务,开创四境安定。而晋昭皇帝则安居晋都,乐享天年。
而今的大晋,也许有人不知道皇帝名讳,却无人不知晓三王府。
原因也很简单,便是这三王府“统管百家”。
千百年来,大晋之内的宗门庙观奇人异士不知凡几,各个家学渊源,身怀绝技的同时古怪桀骜,只按心性行事。心情好时,便是锄奸扶弱,造福一方百姓,若心情不好,便是一方祸患。
简单来说,就是谈也谈不拢,除又除不掉,惹得官府朝廷都颇为头疼。
宗门庙观发展至鼎盛时期,便是在数十年前,有一支家族不断壮大,从江湖行至庙堂,最夸张的时候,竟到了连皇帝要选谁做,都需要那家族家主点头的地步。
这一支家族,便是引得学子百姓们争论不休的宋氏一族。
这宋氏一族祖先是账房出身,族人世代擅长经济营生,本只是个寻常富贾人家,却不知道在哪一代同江湖门派结了姻亲,在习武修仙一途也有了涉猎,又加之祖坟冒了火,子孙后代异常争气,这才在百年间壮大成了几十年前的那般局面,鼎盛之至,连当朝帝王也无所立足之地。
但风水轮流转,许是老天爷不忍卒视,便给皇族宗室一脉的肖氏祖坟也添了把火。
于是当今晋昭皇帝,也有了这么些比宋氏后人还要争气的子嗣。
彰统一十九年,宋氏族人在大晋多地横死,坊间传闻是乃天道报应,邪而压正所致。
彰统二十一年,宋氏家主遇刺身亡,其子宋从嘉继任家主。
彰统二十二年,宋氏后嗣凋零,家主宋从嘉伏诛,族老宋千淮缚灵流放。
彰统二十八年,晏明王肖凤舒游说百家宗门庙观,缔结盟誓,与宗门庙观结好。
彰统三十年,三王府设立“论道大典”,组织各宗门庙观每年亲至王府比武论道,兼之述职上报一年内宗门庙观内辅助官府衙门办案事宜作为考评,对各宗门庙观论功行赏。
如今,距离三王府首次论道大典,已经是五年过去了。
而那些关于宋氏一族曾如何煊赫霸道的传闻,也只是传闻了。
————
浮望山下,无名镇中。
即便是时值盛暑,街上也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赶这一月一度的集市。
宋时瑾随手拭净沾在指尖的血渍,把刚搜刮来的符牒塞进怀里。
进了镇子,便觉得口更渴了。
每逢集市,小镇原本的布局行路便会被各色摊贩占满,拿着地图也寻不对位置,还难找个熟知本地情况的人问路。
一边有些僵硬地绕开人群,宋时瑾一边深觉自己来得不是时候。想了想,干脆打定主意寻个阴凉地等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