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愚孝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崔知浩吩咐人,让人准备些茶水给时姑娘。“时姑娘,不必为这些不知所谓的人动气。快坐下吧!今日这案子有些麻烦,姑娘有何高见呢?”
崔知浩坐在大堂上,正在等其他的人。这里离陈家村还有有些距离的,这样干等着也不是办法。
“啪...”惊堂木的一声惊响,将大堂内众人的思绪拉回。
“来人,此案现证人证据不足,将这些人暂时收押入狱,等证人到了,再行升堂。”
衙役们即刻领命,将堂上的人,全部押解下去。
崔知浩这才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手臂。目光扫视到王县丞一直盯着时姑娘,便清了清嗓子。
咳嗽声唤回了王县丞的思绪,他刚想行礼退下。崔知浩却叫住了他:“王兄,留步,这案子王兄觉得这该如何判决呢?”
王县丞受宠若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反复观察大人的脸色后,才开口说出他的见解。
“启禀大人,卑职认为,此案,虽然陈氏老夫妇,做法有悖常理礼法。不过,身为他们的儿子的陈老儿,为了银钱将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兄长打至伤残,实乃大逆不道。”
“陈老二此举,确实有悖兄弟之道,所以下官以为,自古以来: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过。”
“他这般言行,确实不妥,子曰:子女奉事父母,若父母有过当微婉而谏,把自己志意表见了,若父母不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也不对父母生怨恨。”
“所以下官认为,陈老二这番行为,确实是犯了忤逆之罪。不孝,不悌之人。还请大人严惩。”
崔知浩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说的确实不错。可是这陈老二也是命苦之人,只是,那老陈氏夫妇既是他的父母。
常言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这陈老二也是太过冲动了,怎能殴打兄长?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呢?传扬出去,他的名声就全毁了,毕竟,谁会接纳这不孝不悌之人。
时晚夏在一旁,听他们两人这番话有不同的看法。这父母之错,不能盲听呀!
时晚夏对他们这番言论不敢苟同,说出了她的想法:“这陈老二是不该动手打人,可他也是被这些他至亲之人逼得。他在这个家里,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只有无尽的指责和谩骂。他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才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这样的事情。”
两人听了时晚夏的话,都陷入了沉思。这时,崔知诰望向时晚夏,抬手示意让她接着说。
“时姑娘,无妨,现在也没有别人,姑娘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时晚夏想着这古代的律法都是,以儒家的一些封建礼法建立的。哪怕此案中,陈老二作为受害人,可是施暴者是他的亲生父母,无论这官司是赢是输。他注定会名誉尽毁,毕竟不孝的这么一顶大帽子,他不戴也得戴。
“大人见谅,下官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于长辈的孝顺,无疑不是美德,可是愚孝也只会害人害己。”
王县丞却不这么认为,“自古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卑职以为陈老二犯了忤逆的大罪,为世俗礼法所不容,可判绞刑。”
时晚夏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孔夫子也说过,孝顺不仅仅是听话,而是要在遵循礼制的基础上,对父母的错误提出委婉的建议。
孔子认为,如果父母有错,子女可以提出意见,但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温和,反复劝说无效后仍需顺从。
刚想反驳,这是捕头带着陈家村的里正族老到达公堂之上,还有被用门板抬来的陈老大。
崔知浩眉头紧蹙,“啪”的一声,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堂下所跪何人?见到本官还不跪下。”
堂下的几人被吓得,即刻跪下,拜见县令大人。“草民见过大人。”
崔知浩想着证人已到,便一拍惊堂木。“来人,带陈氏老夫妇,陈老二及其两个妇人。”
很快,衙役们便将陈氏一大家族带到了公堂上。陈老头瞧见族长与里正都来了,心中顿时有了底气,随即哭诉道:“大人啊,您可要为我做主啊!陈老二这个不孝子,不仅不孝顺我们,还打伤了他的兄长啊!”
族长和里正听了陈老头的话,脸色都十分难看。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陈老二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陈老二站在一旁,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知道自己这次闯了大祸,但是他并不后悔。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和兄长都太过分了,他们一直都在欺负他,他已经忍无可忍了。
这时,县令大人开口了:“陈老二,你可有什么话要说?”陈老二抬起头,看了看县令大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