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042:上京赶考 第(1/1)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百两黄金在那个时代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只是拿出少许,叶露荷在县城轻轻松松租了一套大庭院,雇了两名夫子,还聘了三名杂役做饭、打扫以及守门。
前来申请入学的弟子,比当初多了十倍不止,其中有些是外地慕名而来的。
弟子数量超出预期,叶露荷不得不再追加雇佣了三位夫子。
叶轲要把山长的位置让给这位雷厉风行、精明能干的孙女,她不肯接受,说自己还得教书,没时间做管理,山长还得您来坐镇。
正式开学后,叶露荷主要负责当初那六位弟子的学业,以经学为大纲,重点加入诗赋练习,目标锁定科举考试。
其他的新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经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书学与算学最受龙山弟子欢迎,因为可以现学现用,对于做生意和谋生很有帮助。
绝大部分人还是交得起学费的,所以书院流动资金充裕。
少数交不起的,承诺学业结束之后分期偿还,解决了不少贫困家庭读书难的问题。
这新成立的龙门书院,掀起了龙山人的读书热,为龙山人增添了知识的力量,也给龙山人带来了希望,所以他们都十分敬重龙山书院的夫子们。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很快,一年半就过去了,到了正月,天气寒冷。
叶露荷及她的专属助教率六名弟子上京赶考。
这次出远门可与上一次去符州时的寂寥大不一样,不仅龙山人倾城而出十里相送,连新委任的县太爷也来祝福和鼓励,敲锣打鼓放鞭炮,好不热闹。
叶露荷他们在欢送声中坐着崭新的马车,穿着上档次的衣裳,带着充足的银两以及满县城人的希望,车轮滚滚地离去。
小县城来的就是小县城来的,唐荣他们穿了再光鲜好看的衣服,到了京城,与人一对比,那土味和憨味就显得格外地浓。
他们看街景的眼睛,一副目不暇接的样子,满是新奇,因为很多很多都是见所未见。
“叶小夫子,我喜欢这里,真的太喜欢了,真想留下来定居,您说我能上榜吗?”盘永义激动地问。
“少想上榜的事,多记诵经书,多练习诗赋与书法,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叶露荷回道,然后闭目养神。
她对帘子外的街景没有半点兴趣,仿佛司空见惯似的。
她对这里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也不知道这感觉从何而来。
考前的准备比考试要复杂,若想考进士科,除了考书本上死记硬背的功夫,还得考诗赋。
也就是说,这次考试,诗赋才是重中之重,考官考察考生,所重在于他们文辞的优劣高低。
考卷不封名,考官批卷时,看着名字批卷,印象分十分重要。
一个在考前就名满文坛的考生和一个默默无名的考生相比,前者显然更具有优势。
所以当时流行“行卷、温卷”。
所谓行卷,便是弟子们将平时所作诗赋、文章等得意之作整理成卷,递送给长安的文豪大家或者达官显贵,以求获得他们的赞赏并向考官举荐的机会。
一递不中,再递则为温卷。
行卷并非简单地送个卷轴就行了,里面得放礼钱,没有一定财力不行。
光有财力也不行,达官贵人们不在乎这点小钱,得让他们瞧得上或者心情好才可能收。
若本身是长安的子弟,有不少人脉关系,行卷不难,甚至能请动皇族的人出面替他们打点通路。
而对于叶露荷这种边远小地方来的,可以想象,要去找达官贵人,难于上青天。
所以当叶露荷对弟子们说明这必经的考验之后,他们一个个唉声叹气。
“我们找谁呀,我们连谁有这通考官的能力都不知道。”唐荣垂头丧气地说道。
“该投递哪些人,我脑中倒是有名单,只是,我们不能这么去硬拼,太没优势,必须另劈蹊径。”叶露荷胸有成竹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