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中午收工后,知青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厨房里。
厨房里热气腾腾,炊事员田春霞为他们每人盛了一碗红薯米饭。
今天早晨,他们每人只吃了一碗红薯面糊,肚子早就饿了,此刻,陈文海更是饿得前腔贴后腔,然而,面对这一碗红薯米饭,他还是不愿意马上就动筷子。
“你以前从来没吃过这红薯米饭吧?”杨冬生笑着对陈文海说,“这红薯米饭可好吃了,又香又甜!不信,你先尝尝!”
杨冬生把红薯米饭说得如此香甜诱人,勾起了陈文海的食欲,于是,他夹起一块红薯放到嘴里,嚼了嚼,觉得甜丝丝的,可是,红薯米饭毕竟还是没有纯米饭那么好吃,因此,这碗红薯米饭还是让他难以下咽。
饭桌上放着一大盆腌过的萝卜樱。
“你以前从来没吃过这萝卜樱吧?”杨冬生夹了一筷子放到嘴里,边嚼边笑着说道,“这菜好吃着呢!”
“再好吃也比上山珍海味!”张建国说。
“你吃过山珍海味吗?”陈雅丽笑着问道。
“我当然吃过了!”
“什么时候?”
“参加‘评法批儒宣讲团’的时候,那时,社员们就用山珍海味招待过我们。”
“说具体一点。”
“比如说,蘑菇啊野兔啊什么的。”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陈文海夹了一点萝卜樱放到嘴里。
“啊,又苦又涩!”陈文海在心里这样说道,“这破玩意儿怎么能和山珍海味比?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嘛!”
“这么难吃的菜还能叫菜?恐怕连猪都不会吃!”陈文海真想这样对知青们说,然而,当着社员们的面,他没敢这样说出口。
由于肚子实在太饿了,尽管饭菜这么难吃,陈文海还是勉强地吃完了一晚饭,然后,放下碗筷站了起来。
“怎么不吃了?锅里还有呀!”田春霞笑着对陈文海说,“我们山沟里实在是太穷了,没什么好吃的!你刚来不习惯吧?不过,以后你会慢慢习惯的。”
吃罢饭,知青们和几个当地农民团团围坐在火盆四周烤火。
外面,仍然在下着雪。
夜色笼罩下的小山村安静极了。陈文海来自大城市,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现在,刚来到这个小山村,确实感到不习惯,不过,他认为:小山村有小山村的特点,这里的夜晚很美,一种朦胧的美。这是城里所没有的。
由于窗户是用纸糊的,而现在窗户纸又被山风刮破了,使夜风能从窗口毫无遮拦地闯进来。为了抵御严寒,陈文海拿蓑衣把窗户堵上。
陈文海伸出手掌给张建国看,张建国见他的手掌上打起了好几个血泡,问他:
“疼不疼?”
“当然疼了!”
“我刚来的时候还不是和你一样,不过,现在好了!”说着,张建国伸出手掌,“你看,现在都磨起了一层老茧,简直都像这里的老农了!我真担心以后我们都会变成老农!”
而此刻陈文海心里想的却是:“等我以后也磨出一层老茧来就好了!”
说了一会儿话,陈文海想起了在报纸上看到过的一句话:“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陈文海这样对自己说:
“我们知识青年的实践不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只要我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一定能获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知识。”
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
望着在空中四处飞舞的雪花,陈文海想起了那首《沁园春·雪》。他告诉张建国:
“这首词写得气势磅礴,我特别喜欢!”
“我也是!”
陈文海一听高兴极了,连忙对他说:“我朗诵给你听!”
于是,在雪花飞舞中,陈文海兴致勃勃地朗诵起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朗诵完以后,他对张建国说:
“我最欣赏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也和你一样。”
“真不愧是一对知识分子,不像我们大老粗,只会种地!”当地农民胖子田德贵在一旁插言道。
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刀割似地疼,手指头和脚指头冻得钻心似地疼,像要掉下来一样。
王雪纯虽然头上戴着帽子,脖子上围着围巾,手上戴着手套,但是,她嘴里还是不停地诅咒着:“这鬼天气,简直要把人给冻死!”
陈雅丽笑着对她说:“你把自己捂得如此严实,还一个劲地说冷!”
张建国也笑着对她说:“如果让你到北方去,说不定还真的会把你给冻死呢!”
杨冬生向王雪纯斜了一眼,“在这大冬天里,你干起活来怕把自己给累着,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