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文物界的大地震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很荣幸,能为大家介绍这件万宝轩的藏品。这件藏品,将是开创中国文物文化的一个新纪录。”

    刘副厅的话音传来,瞬间引发一片哗然。

    “什么鬼?”

    “开创中国文物文化的一个新纪录?”

    “那件鼎,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不就是一尊青铜鼎吗?传世品又不少,怎么会开创新纪录?”

    不少人纷纷议论,讶然之声,此起彼伏,充斥满场。

    陈正和郑国华对视一眼,也都是感到浓浓的震惊。

    作为省文物厅的大佬,刘副厅显然不会无的放矢,也不会空口无凭说些胡话。

    “哈哈,大家现如今肯定很好奇,这不就是一尊青铜鼎嘛?怎么会开除新纪录呢?”

    刘副厅飒然一笑,将众人的纷议尽收耳内。

    “刘副厅,您就别卖关子了,快些说说吧,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非比寻常的地方。”

    贵宾席,有受邀而来的玩家,忍不住的催促起来。

    显然,刘副厅的那番话,引起了不少的好奇与狐疑。

    “好!”

    眼看着有嘉宾催促,刘副厅也不再故意卖弄,环视了一眼观众席,随即介绍道:“不瞒大家,这尊青铜鼎,乃是中国最早时期的王朝所制。”

    “什么?”

    “中国最早时期的王朝?”

    “那不是夏朝吗?”

    “这尊青铜鼎,是夏朝时期的产物?”

    “唰!”

    刹那间,贵宾席许多玩家、店家,纷纷惊骇起身,不可思议的看向了展览区。

    观众席的普通观众不知道其中缘由,但了解文物行业的行里人,却是分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但凡了解过中国青铜鼎文物挖掘史的人,都会知晓,中国迄今为止,发现过的青铜鼎,最早只是出现于商周时期。

    商周之前的夏朝时期的青铜鼎,一件都没有。

    以至于,考古行业、历史研究行业,普遍都以为夏朝时期,缺乏铸造青铜鼎的技术。

    甚至,连夏朝时期的历史,都知之不详,研究甚少。

    导致现如今网上流传不少,夏朝这个时代的文化,并不存在。

    是虚无历史,是历史学家妄想或揣度出来的。

    那么,这尊夏朝时期铸造的青铜鼎发掘出来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这尊青铜鼎上面,将可以明确的验证出来,夏朝这个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上,是真实存在的。

    从而借助这个事实,可以论证出夏朝时期的历史文化。

    再结合商周时期的部分文献,以及青铜鼎的铸造技术,可以推论出夏朝时期的人文历史等等。

    这对中国文物文化,将会带来极大的深远影响。

    这是复刻夏朝历史的基石,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证据。

    因此,贵宾席才会有那么多的玩家和店家,这么惊骇难耐的站了起来。

    即便是郑国华,都是止不住的站了起来,满脸的骇然交加。

    陈正都是忍不住的吸了口气,心底感到了浓浓的震惊。

    万宝轩果然是早有准备,且准备丰厚。

    对方这尊青铜鼎如果真的是夏朝时期的产物,那么,其研究意义,对历史文物行业的影响,将远超过荣宝斋的那枚千年血玉。

    或许对方的青铜鼎从造型、及观赏价值来论,未必比得过那枚血沁玉。

    但是,从历史角度考究,荣宝斋的血沁玉,却远不及对方的青铜鼎。

    文物从什么地方来的?

    历史!

    脱离了历史的文物,就不叫文物,是一文不值的。

    因此,出自夏朝的青铜鼎,其文物价值自然就非同凡响。

    “这尊青铜鼎,造型简单,纹饰普通,从外貌来看,其观赏价值,远不及近现代的制品。”

    在满场震撼的时候,刘副厅的笑声接着传来:“但是,这尊青铜鼎上面,留有大小铭文一共一百三十三枚。”

    “铭文痕迹,不属于商周、秦汉及后时代任何时代的特征。且铭文有破损与脱落,因此现目前暂时无法辨别出铭文内容。”

    “但结合各类历史文献,我们省文物厅经过多番联合考究,大致推断这些铭文采用的字迹,隶属于象形文。”

    嘶!

    象形文,这是甲骨文推演出来的字体。

    简单地讲,象形文可以称之为世界最早成型的文字。

    单凭这点,就足以肯定,这尊青铜鼎的历史,有多久远。

    而且,鼎上的铭文共有一百三十三枚,这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的铭文字体,将意味着这批铭文可能记载着当时时期的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