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 20 章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多。

    明代也有奖学金,只不过名额很少,府学限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像张居正这种家境比较一般的天才少年,自然是拿奖学金的,但也不过“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一斗米大约十八斤,也就是一个月108斤米。

    按现在的物价,大米一石约合五钱银子,一两等于十钱,一石等于十斗,张居正一个月也就三钱银子。

    这么点微薄的身家,连嬅开口去借都觉得脸红。

    ——可是好像没有第二个选择。

    自己在张家白吃白住就算了,还花钱带一个一起白吃白住。虽然赵夫人心善,听了吴珍娘的事,愿意留她在家里,可张家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哪有慷他人之慨还能心安理得的?

    得赚钱啊!

    送走一个仇鸾,荆州府学前些日子终于修整好重新开学,张居正再次回到逢初一十五放假才回家的住宿生活。可能学神都有共性,他放假是不爱带着书本的,即使偶尔有课业要做,家里的书也尽够了——但这次却找同窗借了三本杂记。

    王之诰故作惊讶地调侃他:“天上下红雨了,张神童怎么也看起闲书了?”

    张居正笑一笑,没有多做解释:“下个月还你。”

    “又不值钱,送你也无妨。”王之诰大方地挥挥手,附带一句告诫,“不过明年就是乡试,这种书可偶尔一翻,不可多看,免得看乱了。”

    这书当然不是他自己看,而是给连嬅借的。

    想她在家里待着也是憋闷,除了炼丹画符——还有一身奇怪的功夫,什么琴棋书画样样                                                不通,跟着娘学刺绣能把好好的孔雀绣成肥鸭,甚至戳出十个血洞……还是看点杂书吧。

    起码比较安全。

    他背着书脚步轻快地往家走,也不知道连嬅喜不喜欢看,但据说这几本都挺畅销,还是王之诰的珍藏——至少应该比《周礼》有趣。三本够看一个月吗?不够的话,他半个月放一次假,还可以再带几本新的。

    这么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走到家门前的巷道。坐在门槛上撑着头发呆的小姑娘看见他,眼睛微微睁大,然后陡然亮起来,“噌”一下站起身,两只手提着裙子朝他跑来。

    ——有点像府学里那只喜欢绕着他转的小狗。

    张居正故意端起神色,装作很冷淡的样子,嘴角却带着笑:“无事献殷勤?”

    “哈、哈。”连嬅眨眨眼,干笑两声,扯他的袖子,眸光仍然发亮,“哥,我研究出一样好东西,你快来看看!”

    那三斤高粱好不容易酿出来不到一斤酒,实在舍不得给别人尝。正好赶上张居正放假,连嬅从中午吃过饭就开始坐在门口等,盼了半天总算把人盼回来了。

    这年头市面上盛行的都是低度黄酒,比如《水浒传》里施耐庵写武松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酒,还是号称“三碗不过岗”的烈酒。明代的蒸馏酒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和连嬅捣鼓的纯粮固态发酵蒸馏烧酒还是相差甚远。

    家里没有喝高度白酒用的小杯,她只好拿个小碗盛了一点碗底。酒精特殊的清香混合着高粱发酵带来的复杂香型在屋内飘散开,张居正轻挑眉头,诧异过后忍不住兴致盎然:“你自己酿的?”

    连嬅满怀期待地看着他,点点头。

    但她男神并没有顺应她的目光,立刻端起碗尝一尝,反而两手一叉,搭在桌上。

    “说吧,又惹什么事了。”

    ……哪里来的“又”!

    “也不能叫惹事吧。”连嬅低下头,悄悄瞥他一眼,然后清清嗓子,“我救了一个人,就是隔壁家的珍娘。”

    然后她把自己路见不平,出钱相助的事仔细描绘了一番,重点突出珍娘有多可怜,三十两银子能换一条命多么值得。

    张居正不解地问:“你都出三十两了,怎么不直接买下,还扯什么雇一年?”

    呃……人口买卖是违法的!

    “你知道三十两究竟是多少钱吗?”

    连嬅忍不住反驳:“可是人命无价啊!”

    张居正被她的大义凛然噎住了,难得头疼得捏了捏额角。他现在怀疑这个妹妹在道观待久了,与世隔绝,连基本的金钱观都没有。

    “我不是和你说这个。”他并不愿意和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探讨一口人——尤其是像她这个年纪的小女孩究竟值多少钱,思忖片刻,问:“那个买人的安掌柜,有什么特征?”

    “特征?脑袋大,脖子粗……”连嬅回忆着,忽然想起什么,“他手里有把折扇!”

    “折扇?”张居正看起来不大理解。

    难道这时候折扇还不叫折扇吗?连嬅用自己贫瘠的语文功底努力描述:“就是那种很多道褶,可以折起来的扇子,上面还画了图。”

    “你是说倭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