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连嬅把关紧的窗户推开一道缝,斜风裹着细雨扑面而来。m.zicui.cc雨线织成的细网像一道道厚重的帘幕,她只能隐约看见一把撑开的油纸伞,和一道细长的人影。
“嗒、嗒、嗒”,声音越来越近,不疾不徐,最后停在杂物房的门口。来人抬起手,轻轻叩门。
连嬅坐直了身子,道:“请进。”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背着光,少年的脸浸在深沉的昏暗里,看不清细节。他收起伞,放在门口,一偏头,看见了推开的窗户。
连嬅生怕被发现自己偷窥,低着头解释:“屋里太闷,我就开了条缝。”
“……外面风大,还是关上吧。”
仍旧是熟悉的,低哑又温和的声音,语调却不容置疑。
少年伸手把窗户拉紧。
涂了桐油的窗纸不仅挡风挡水还挡光,更别提屋外天色昏黑。油灯是没有的,蜡烛更加不可能。狭小的空间里塞着木柜、木床并一些杂物,甚至没有多余的地方搁凳子了。
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是礼数。
张居正合上窗后,就站在原地,长身肃立,神色端凝,似乎在思考该怎么开口。
连嬅朝他拱手,虽然心知这乌漆嘛黑的没人看得清,还是像模像样地作了个揖:“深谢恩公救命之恩,往后若有机会,必结草衔环以报。”
像她这样的年纪,再正经八百咬文嚼字地学大人说话,听起来也是一团稚气。张居正微笑着摇摇头:“你该谢的是你自己。”
诚如昨日同行的王之诰所言,这几天城里乱得很,他区区一介穷书生,若是见一个可怜救一个,那用不了几天就得去喝西北风了。
之所以选择搭救这个孩子,只是为那只死死攥着他衣角的手,和那双半睁着的眼睛里熊熊燃烧的火。
她孱弱的身体明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却被强烈的意志硬撑着苟延残喘。
更何况,张居正自认为也没帮多大忙。他只是把这孩子送去了最近的医馆,给了点微薄的医药费,对她身上的病实在束手无策。
思及此,张居正顺口问了一句:“你是医户出身?”
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他梦想中的长治久安,把全国人民分成四大类,即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细分又有儒户、医户、阴阳户等,规定籍不许乱,役皆永充,也就是除非你全家死绝了,不然你祖宗干什么你就得跟着干什么。
所以这年头行医的都靠祖传。如果不是医户,也很难接触到各种医书医方。
不,我是码农出身,家就在湖北荆州,只不过是几百年之后的。
连嬅摇摇头,虽然本意不想欺骗恩公,但真说实话恐怕会被再一次当成疯子。她打了个折扣:“我爹是个道士。”
是真的,道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是不是很威风呢?
张居正表情微妙,又问:“你还记得家在哪里吗?”
这个问题就大可以说实话了,只是不能说太细。
连嬅答曰:“顺天府。”
顺天府即北京,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篡权夺位,以北平为“龙兴之地”,升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从此大明有了一南一北两个首都。
南京的属于养老机构,北京的则是真正的政治风暴中心。
顺天府离荆州府足足两千多里地,放在古代,那真是天南海北。想跨越这么远的距离,不仅要有钱,最好还得有人护送,不然路上碰到个马匪,小命就交代了。
“是怎么到荆州府来的?在此地可有亲友?”张居正问。
连嬅摇摇头:“我不记得了,应该没有。”
那事情就有些难办了。
张居正蹙着眉:“我昨天救你时,还以为是个男孩。”
毕竟连嬅身上的衣服不是女孩子常穿的褶裙,而是件类似于道袍的直裰。
现在想想,原来是个道童,那也难怪。
“呃……很遗憾。”连嬅干巴巴地接了一句。
这句话不知哪里戳中了张居正的笑点,他笑起来真诚而直接,肩膀一颤一颤,总算有了点十四五岁的少年该有的孩子气,那股刻意端起来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也消散了。
“遗憾却不至于,只是有些麻烦。”
他救都救了,自然想着尽可能帮到底。如果这孩子还记得家在哪,那就托人把他送回家去,如果不记得了,正好他身边还缺个书童,带回张府母亲也不会说什么。
结果偏偏是个女孩。
张居正接着盘问:“你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吗?”
“连嬅,连理枝的‘连’,嬅是——”
这个字很生僻,是她外婆翻了一天新华字典取出来的,因为越复杂越不认识的字看起来越高级。
“女字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