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刘备修运河与原本历史上杨广修运河,最大的区别当然就是量力而行、绝不用民过重。

    其实搞工程基建,本身未必会对天下人造成多大伤害,关键就是一个缓急的掌握。

    如果上千里的运河,一年修完,那肯定是怨声载道。

    烈度降低到五百里都能挖两年、而且错时避开农忙、做好物价补贴和稳定,那百姓最多辛苦点,但绝对不会大面积死人甚至叛乱。

    朝中定下调子之后,因为很快就进入了短暂的初夏农闲季节,所以也没时间可耽误,基本上是规划刚到位、钱粮刚调拨了一部分,地方上已经被要求加急开工,不浪费农闲的每一天。

    李素这几年也算是休假轻松了很久,一直垂拱而治,现在难得有大项目,也要亲自勤政一番,利用他过人的数学和统筹知识把把关,争取整个项目的上下其手被压制到最低。

    李素每天亲自看各种报表、统计、账目,五月份的时候,还离开雒阳短暂去了一趟邺城,巡视一线,处理具体问题。

    等到临近夏末、天气炎热、农事也重新变得繁忙之后,李素才离开一线,回雒阳汇报、休息,准备等秋收后再把工作重心转移回具体的运河挖掘工作上。

    开工后的第一个夏季农闲,进度还算不错,成功挖好的运河里程就有三四十里,还有更多的河段做好了初步的整地工作,总工程量完成了接近两成。

    考虑到一般冬季农闲时间更长、民夫可以服役的时间也多得多,所以每年冬天比夏天修得多,都是很正常的。

    不过,整个过程中,李素也有些怀念起前些年来了——当年,无论是挖掘南阳运河,还是后来的汝颍讨虏渠,负责全局规划和账目核查的,其实都是诸葛亮。

    毕竟诸葛亮的数学和统筹能力,如今已经青出于蓝,而且诸葛亮比李素更细心,精力也更好。

    大汉这片土地上,但凡有想做假账或者工程进度拖了而不自知的,一般都逃不过诸葛亮的耳目。

    如今,诸葛亮因为在扶桑和三韩的任期比李素长,所以第一时间没回到中原,还让李素挺怀念的。否则他的担子又可以更轻松一点。

    刘巴和法正,到底达不到诸葛亮在内政统筹上的程度,鲁肃、顾雍则是抓大放小,专业性不够。

    这次的运河项目,目前负责全局统筹的,依然是负责了大汉多年种田建设事务的国渊,负责军方工兵部队调度、维持秩序的,则是镇东将军高顺。其他官员都是给这两人打打辅助。

    这个班子也不算差,但比诸葛亮居中调度还是差了点儿。

    其中的差距,李素觉得大致能如此量化比喻:让诸葛亮来统筹全局,估计能再少花几个亿、少被上下其手贪占卡要很多损耗,还能少死个几千人。

    修运河会死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几十万民夫拉过来,不仅有意外伤亡还有人多导致的传染病。

    还是那句话,1900年米国人修巴拿马运河都要死两到四万人。20世纪末,国内很多商品房楼盘建筑工地,几年下来最终竣工,多少也会出几条人命。

    何况早了一千七八百年,李素就是在技术和管理上再开挂,加上河北运河的项目工程量也确实比巴拿马低一个数量级,但也死个三万人,估计还是免不了的。

    有诸葛亮没诸葛亮,差距也就几千条人命,他能来,三万能压到两万多。

    李素便趁着夏末天气炎热,想起打听一下诸葛亮那边的进度。

    诸葛亮管理“平州”,本来任期就只是三年,比李素的代天巡狩多一年,所以算算日子也该结束了。

    之所以没回来,估计也就是等待季风,海上航路因为天气原因不太通畅,才有所延误。

    毕竟李素、诸葛亮这种级别的重臣,安全是第一的。

    负责通报传讯的哨船,乃至商人的商船,或许可以顶着有台风风险的季节出航,但李素诸葛亮绝对不可以。

    诸葛亮本人暂时回不来,也不代表扶桑和中原的消息中断,

    一番拖延沟通之后,李素总算得知,诸葛亮会在今年台风季确保结束后,回航中原,到时候会第一时间来雒阳述职、并领受新的任命。

    李素算了算,诸葛亮应该还能赶上冬季农闲时节,以及明年一整年的工期,也就放心了。

    同时,李素也在得到诸葛亮的确切回复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刘备,把情况私下里说了一下,想让刘备也有个心理准备,看看对诸葛亮的官职安排要不要最后做个调整。

    诸葛亮今年回来,也已经三十周岁了,按照原先说好的规划,怎么也能位列三公级别。

    不过,朝廷这些年随着渐渐深化官制改革,三公的礼仪性待遇性属性也越来越强,实际政务更多分到了尚书令、侍中和各部卿之间,上面直接对大权独揽的丞相负责。

    之前李素不在,这种情况还好一点,三公中部分职位,偶尔可以临时代理丞相,今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