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荡平淮西军(1)淮西军,削藩路上绕不过的坎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淮西军,亦称淮宁军、彰义军,是唐朝在今河南省东南一带设置的藩镇。www.yayishu.com宪宗时,辖蔡(今河南汝南)、申(河南信阳)、光(河南潢川)三州,与湖北、安徽交界,东可卡阻江淮赋税,北可夺控东都洛阳,为唐时交通要衢。
淮西军成立于安史之乱初期,原为防止叛军南下所设。最初的三任节度使来瑱、鲁炅、王仲升都听令于朝廷,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忠臣担任节度使,正式进入割据时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人,起家于平卢军(平卢军原在辽东,搬迁至山东),归安禄山节制。安禄山造反时坚定站在朝廷一边抗击叛军,因功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并赐名李忠臣。从这个赐名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廷对他还是极为嘉许与信任的。
第二任节度使李希烈,是李忠臣的族侄兼义子,幽州人,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率众轰走已然贪色暴虐的干爹,自任节度使,并于兴元元年(784年)叛逆称帝。在朝廷围攻下,于贞元二年(786年)被部将陈仙奇所杀。
第三任节度使吴少诚,幽州人,李希烈的亲信将领。骁勇善战,曾率淮西精锐骡军,多次击败朝廷军队。并在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七月与朝廷叫板,在溵水(周县商水县)把唐将韩全义所率十七道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得宗在不得已之下,只好忍气吞声赦免了他,让他继续担任节度使。
第四任节度使吴少阳,幽州人,深得吴少诚赏识,与其结为堂兄弟。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吴少诚病故,吴少阳恩将仇报,买通了吴少诚的家仆鲜于熊儿,杀死其子吴元庆,自立为节度使。在任期间嚣张跋扈,到处挑衅邻近藩镇。
通过淮西军步入割据时代的这四任节度使履历,不难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来自幽州,乡土情结让他们空前团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到了战场都是生死与共的弟兄,战斗力相当彪悍。
都很能打仗,有过多次击败朝廷军队的骄人战绩,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都很能折腾,以保持现有割据状态为己任。
可以说,从德宗开始,就憋着劲儿想把这个地处中原腹心地带的眼中钉拔掉,无奈实力不济毫无办法。
宪宗继位,立志削藩。在杜黄裳、武元衡、裴垍、李吉甫、李绛等一干良相辅佐之下,用了两年时间,一举消灭西川、夏绥、镇海三个不听话的藩镇主帅,很快将眼光锁定在淮西。
谁知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因继承权问题带头作乱,成功将宪宗吸引了过去。于是,宪宗派出亲信宦官吐突承璀,统领二十万大军,从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开打,一直打了八个多月也没整利落。
放着满朝文臣武将不用,非要派个没打过仗的阉人出场。历史在评价宪宗时,称他英明果决,但他那种自以为是、自负自大的执拗劲儿,却与其爷爷德宗李适不遑多让。
好在宪宗还不糊涂,在面子与理智的较量中,最终选择了理智。采纳翰林学士白居易提议停战撤军,没让大唐继当年“建中之乱”的后尘。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吴少阳病故,其子吴元济擅自接任,秘不发丧。
所谓时过境迁,经过宪宗君臣的数年努力,此时的大唐已远非昨日可比!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河朔强藩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故,宪宗采纳李绛意见采用攻心之计,和平收服继任节度使田弘正,使之成为大唐忠实拥趸。成德、淄青两大刺儿头也老实了许多,加之暂外无强敌入侵,具备了收服淮西的外部条件。
连被朝廷称为“叛贼老巢”的魏博都倒向了朝廷,淮西军虽然强横,但在与朝廷经过多年对峙后,也早不是铁板一块儿。
吴少阳在世时,其幕僚苏兆、杨元卿,以及亲信侯惟清,都曾力劝吴少阳与朝廷和解。吴元济对此很反感,一上任就杀掉了苏兆,收捕了侯惟清。杨元卿因到长安出差得以幸免,但其老婆、孩子也均被吴元济所杀。
在淮西,吴元济可供凭借的将领,主要是同为幽州人的骁将董重质。董重质善于用兵,勇悍有谋,是第三任节度使吴少诚的女婿。
失去家人的杨元卿无路可退,找到宰相李吉甫,把淮西军的兵力虚实一一告之,恳请朝廷出兵攻打。按唐制,作为高级将领的节度使病故,朝廷应辍朝数天以示尊重,并派使者吊唁。但宪宗并未做出任何表示,只是把与淮西邻近的藩镇主帅密集调整了一遍。
比如,将河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