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混乱的藩镇(1)宣武军惊变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怕不是背叛就是丧师辱国。”

    

    “像他这样靠着要挟朝廷获得官位,不会对朝廷恭顺。陛下碍于形势被迫授予官位,也不是出自本心。君臣之间势必互相猜疑,与其到了事态严重时再去制止,不如在尚未萌芽时予以拒绝。”

    

    “治国之道,在于弘扬正义。若让将士忠于君王,先使他们学会服从。藩镇节帅专制一方,加罪一人何愁找不到理由。如果杀害主将就可以接替帅位,长此以往谁都会暗存歹念。任凭此风蔓延,非但助长叛乱,也开启了谋逆的祸端。”

    

    “如今他刚刚赶走刘士宁,因为事情发生突然,各州刺史固然不是他的同谋,汴州将士也未必都与他同心。陛下只需从文武群臣中挑选一人,将其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同时慰劳宣武将士,褒奖刘士宁平定乱局的功劳,将其另授官职外调他地。李万荣纵然不服,又能有什么作为!陛下按臣所说去做,如果发生任何过失,臣愿意接受罪责!”

    

    陆贽的长篇大论没有打动德宗,他依旧固执的让通王李谌遥领宣武节度使,任命李万荣为宣武留后。

    

    陆贽分析的非常准确,李万荣虽然夺得了帅位,但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不足以服众,上任没多久就发生了兵变。

    

    宣武军有三百亲兵,原为刘玄佐护卫,战斗力很强,且极为嚣张。李万荣讨厌他们,打发他们到长安以西参与防秋。亲兵们满腹怨气,在大将韩惟清、张彦琳的蛊惑下攻向李万荣,被李万荣击败。

    

    亲兵们在汴州城内抢掠一番,溃散逃亡。韩惟清逃奔郑州,张彦琳逃奔洛阳。

    

    李万荣展开报复,疯狂屠杀数千人,全是参与叛乱亲兵的家属。有几个士卒在闹市高喊:“今晚有大军到,城池一定会被攻破。”李万荣收斩了他们,向德宗奏报是刘士宁所为。德宗信以为真,将闲居长安的刘士宁调往郴州。

    

    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李万荣罹患中风,昏迷不醒。

    

    护军中尉霍仙鸣推荐宣武押牙刘沐军政双优,可委以重任。

    

    霍仙鸣、窦文场都是德宗最为宠信的宦官。别看德宗心胸狭窄视眼短浅,猜忌这个怀疑那个,但对身边宦官与佞臣却从来都是言听计从!

    

    六月二十二日,德宗诏令刘沐为行军司马,准备让他在李万荣死后继任。

    

    简要说明一下,德宗担心藩镇闹事,不愿在节度使还活着时予以更换。为了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他亲自选人担任藩镇行军司马,作为节帅的后备人选。因此但凡能做到行军司马,就相当于是下任节帅。

    

    李万荣的儿子李廼在宣武军担任兵马使,执掌宣武兵权。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他集结众将,责备将领李湛、仇娄说、张丕工作不尽心,准备将他们打发到外县。恰好朝廷使者第五守进抵达汴州,宣读了刘沐的任职命令。

    

    十多名士卒在底下喊道:“兵马使这么勤劳,朝廷却不予褒奖。刘沐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当行军司马!”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有爆发之势。刘沐怕了,佯装中风倒地,让人抬出队伍。

    

    又有士卒喊道:“仓官刘叔何贪污。”

    

    话音刚落,士卒们一拥而上,将刘叔何乱刀砍死。

    

    愤怒的士卒还想砍杀第五守进,被刘沐劝阻。

    

    都虞侯邓惟恭与李万荣是同乡,平时关系非常亲近,李廼也把他当长辈看。邓惟恭稳住李廼,与监军俱文珍密谋,设计将李廼抓获押送长安问罪。

    

    德宗见刘沐无法服众,便让宰相、东都留守董晋兼任宣武节主度使,把李万荣调整为太子少保,将李廼贬为虔州司马。命令刚下,李万荣病故离世。

    

    邓惟恭赶走了李廼,将兵权握在手中,自认为理应由他取代李万荣继位,没有派人去迎董晋。

    

    董晋接到诏令,仅带十余名家仆前往赴任。抵达郑州,无人迎候。郑州官员劝董晋暂时留下以观后变,有个从汴州回来的官员劝告董晋千万不要进入汴州,以免受害。

    

    董晋丝毫不以为意,继续前行,很快距汴州城不足十里。邓惟恭没料到董晋动作如此迅速,他还没顾得上谋划就已到了,只得率众出迎。

    

    董晋拦住了准备下马施礼的邓惟恭,神态安祥满脸笑容,与之相反,邓惟恭却显得局促不安。进城后,董晋毫不起疑,仍让邓惟恭继续执掌军政事务。

    

    当初刘玄佐将宣武军扩充到十万人,待遇非常优厚。李万荣、邓惟恭为了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