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崇祯十七年的第一场雪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西风呼啸,乌云低沉,即便穿着厚厚的袄子,依旧能感觉到寒风如同钢针一般往骨头里钻。
太子紧了紧棉袄,看向四周。
秋收已经结束,整片大地光秃秃的,不见一棵树一根草。
“人烟稠密之地,真是寸草不生啊。”朱慈烺感慨道。
宋应星接道:“树木用途多,草可以喂牛羊也可以烧火,多有为了争抢荒草打起来的,怎么可能留在田里。”
“话虽如此,但是长久下去不是办法。”朱慈烺指着远处的山头说道:“那山头无法开垦,却可以组织种树,啊不管是。不管是果树还是板栗树,总能多口吃的。
道路两侧亦可种树,官府出树苗,百姓招呼。出力,每年修剪的树枝归百姓所有,木材归官府。”
宋应星考虑片刻后说道:“只要不让百姓出钱,又不增加什么负担,臣以为可以尝试。”
百姓穷苦,连一根稻草都舍不得丢弃,若是能够每年有一批树枝收获,他们肯定愿意。
不论是当柴卖还是自家烧,都是极好的。
朱慈烺转身看向远处忙着秋种的百姓,问道:“今年感觉特别冷,对秋种有没有影响?”
宋应星忧心忡忡地说道:“尚待观察,若是极寒至能冻死麦苗,大规模减产,恐怕又是一年饥荒。”
“加大推广番薯玉米土豆的力度,其他备荒的作物同样大力推广。”朱慈烺停顿了片刻,道:“即日起,南北两大营伙食里加番薯玉米土豆,番薯土豆溢价收购,粮税许以玉米缴纳。
诏令,明年起,将番薯土豆玉米的种植面积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之中。”
“殿下圣明。”宋应星拜道。
玉米番薯土豆推广缓慢,除了百姓怀疑其产量外,还因为朝廷收税不收这些玩意。
土豆和番薯不易保存,没法收,但是高价收购可以鼓励百姓的积极性,而玉米是可以直接收税的。
而将种植面积作为官员的考核项,他们就不敢随意糊弄了,而且不怕他们强逼百姓去种。
这年头什么都缺,尤其缺粮,所有地方都改种玉米土豆番薯才好。
当然,官府真要强迫百姓改种,怕是会产生混乱,所以太子补了一句“勿得强逼”。
随行的书记立刻飞奔回城传达太子旨意。
太子安步当车在田埂上走着,附近百姓看到他,猜到其身份尊贵,不由频频侧目。
却没有人敢上前围观。
溧水县距离南京城一百余里,快马一天即至,对大部分百姓来说确实天涯海角一般的距离,所以他们对权贵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敬而远之。
担心麻烦上身。
太子也不去打扰,沿着田埂走了一两里的样子,两个身影让他停下了脚步。
一个老妇带着一个小娃在翻地。
秋收后翻地属实正常,毕竟不管是为了养地还是耕作,都是要翻一遍的,但是这地已经翻了一遍。
忽然,小娃欢呼一声,跑过去捡起了一截手指头大小的番薯,随意抹了抹上面的泥土,瓣下一截递给老妇。
老妇抹了抹孩子的脑袋,说道:“我不饿,你吃吧。”
天气很冷,老妇满头大汗,身上衣服单薄,整个人瘦骨嶙峋,孩子衣服稍微厚了些,却也破破烂烂的,看着就知道生活不好。
不可能不饿,只是想着剩一口给孩子吃。
朱慈烺下了地,拱手道:“大娘,歇口气可好?”
老妇犹豫了一下,道:“天太冷,做事暖和。”
“你家男人呢?”朱慈烺问道。
“没啦,前几年发瘟,都没啦,孩他娘跑啦,就我两个将就着活。”老妇说道。
“这地已经翻过,为何还翻?”朱慈烺问道。
老妇回头看了眼还在啃番薯的孙子,道:“地下还有一些剩的,不能糟蹋了。”
半亩田,顶天能剩下一两斤番薯,全部翻一遍消耗掉的能量绝对超过收获。
属实是血亏。
太子却无法说老妇做错了。
她的渠道、眼界和地位注定了她只能干这种入不敷出的事,毕竟不是后世,能有低保,也能当个环卫工服务员什么的糊口。
“大娘,歇着吧。”朱慈烺解下棉袄递了过去,道:“穿上吧,万一病了,这孩子可没人照顾。”
“不敢受郎君赏赐,太贵重了。”老妇连忙推却。
“无妨。”朱慈烺说道:“我救不了天下人,眼前看到的还是能救急的,拿着吧。拿回去改一改,孩子也能穿。”
老妇犹豫了一下,噗通跪下磕头,说道:“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起来穿上。”朱慈烺扶起老妇,说道:“天冷了,切切不可生病。”
那孩子其实更冷,但是老妇人生病死了,孩子没人照顾,十有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