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排忧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但其中大部分下人早年都是在姬府一道共事的,被分派到别院去的下人里有死者认识的人也不奇怪。

    但大理寺不赞同这一猜想。

    他们倾向于认为,有癔症的死者认不出自己认识的人,也没有做事的意识,她可能凭借记忆无意识走到别院,不幸地死在意外降临的火灾之中。

    但死者是如何进去守卫森严的别院?

    大理寺无法解答。

    他们有仵作给出的尸检报告,年龄与性别均与东苑失踪的老嬷嬷对上,这些证据,对于一桩普普通通的失火事件,已经足够。

    点到为止,宝照没有继续问下去。

    “今日叨扰您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

    官员对宝照今日的到来表示感谢。

    他知道长公主和姬府对这位宝照小姐的重视和珍爱,起身送宝照离开时,想趁机在宝照面前卖个人情,小声向宝照透露与别院有关的一起宫廷秘闻。

    在长公主的别院起火之前,宫里的景阳宫也发生一场大火。

    景阳宫是先皇后的居所。

    先皇后虽是太子生母,但与皇帝感情不算和睦。先皇后亡故后,景阳宫成为冷宫。

    许是受夫妻感情影响,皇帝与太子两人的关系也不好。

    上一年秋猎大会,太子射向猎物的箭意外转向站在人前观猎的八岁小皇子。

    太子殿下骑射/精湛,凌厉的箭矢插进离小皇子仅半寸距离的黄土地面。

    现场参与秋猎的众人亲眼目睹这场变故,一时哗然。

    在场的言官气愤进谏,直言太子胆大妄为心狠手辣,众目睽睽之之下谋害幼弟,如此行径,不堪为君,理应被废。

    皇帝没说要不要废太子。

    反正回宫后,太子就被关在景阳宫里禁足。

    至于太子什么时候能从景阳宫出来,圣人没给出确切时间。

    到年底百官宴上,有胆子大的官员拱手向皇帝问起太子近况。

    皇帝不知想到什么,难得沉默几息,意味深长道:“他意图谋害亲弟,嫉妒心重,先让他在里面多关些日子,沉心静气好好反思。”

    众人一听,很快忖透圣意。

    圣人顾念父子情谊,不会废掉殿下太子之位,但意图谋害亲弟的                                                行为太过恶劣,无论如何,太子都要受到惩罚。

    惩罚何时结束,端看圣上心里那团烦闷的郁气何时能消解。

    等皇帝气消那日,太子从景阳宫出来,秋猎闹出来的这场差点废太子的变故也就到此结束。

    谁也没想到,百官宴一结束,景阳宫不凑巧地着起大火。

    皇城各处宫殿奇巧,木料所用繁多,每日各宫均有太监谨慎检查预防走水。

    前朝及本朝上百年历史,宫城中从未发生过任何走水的意外事件。

    有人说,这场火是贵妃暗中动的手脚。

    贵妃娘娘眼看幼子在太子面前受辱,心底咽不下这口气,伺机点火报复。

    也有人说,这场火是太子自导自演,好博得圣上同情,早日解除禁足,重新执权。

    但真相到底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皇帝因为景阳宫起火而雷霆大怒,太子从景阳宫出来的时间变成遥遥无期。

    于是,宫里流言越传越离谱。

    说太子与圣上因秋猎一事心生罅隙,太子早就趁着大火逃跑,到边疆与身为护国大将军的舅舅里应外合意图谋反,景阳宫里关着的另有李代桃僵之人。圣人不拆穿,是顾念父子情谊,想给太子留下反悔退步的余地……

    流言真真假假,大理寺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皇上确实在找趁景阳宫的火灾而潜逃出宫的人。

    但要找的人到底是不是太子,他们一无所知。

    束手无策之际,城郊长公主别院里多出来的死尸引起他们的特别关注,因而倾尽全部经历谨慎调查,最后发现不过竹篮打水白费力,立马松懈。

    官员向宝照解释,并不是自己不想再继续深查别院的大火,而是知道别院死尸与景阳宫无关之后,上头将人力和资金一并撤除,他们底层官员也没有办法。

    宝照听完他画蛇添足的补充,体面一笑:“我都清楚。”

    四个字简单揭过,再无其他。

    官员看出宝照不甚热络的态度,讪讪一笑。

    他曾听人提起过,长公主殿下一双儿女,都是性子冷清不易亲近的性格,今日得以一见,深觉如此,便按捺住心底暗中巴结讨好的心思,老实把人送出去。

    先是完成笔录,又听那官员添油加醋描述许多宫城里的事情,宝照自觉在里面花上许多时间,出来时隔壁房间的絮絮却还在继续。

    又再等待一刻钟,絮絮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