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战略调整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崇祯听完王承恩的禀报,一脸茫然的呆立当场,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周皇后则再次泣不成声,跪在地上哭喊道:
“皇上,您可一定要救救长平啊!她可是大明国的长公主,是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后指定的天选之人。”
崇祯皇帝被周皇后的哭泣,以及朱媺娖的闹腾搅得心烦意乱,彻底没有了脾气。他眉头紧锁,长叹一声后说道:
“拟旨,命令洪承畴放弃对河南流寇的围剿,即刻挥军北上驱逐建奴。
命令保定总兵刘国柱、宣府总兵张全昌、大同总兵王朴,立即组织兵马入宣府迎击建奴军队。
命令蓟门总兵邓玘、昌平总兵陈洪范、东江总兵黄龙、辽东总兵祖大寿,在长城一线进行战略佯动。
一定要把关外的蒙古人和建奴兵马调动起来,迫使黄太吉把犯边南下的军队撤回去。
此战关乎我大明国运,谁若敢阳奉阴违、迟滞不前,朕就会砍掉谁的脑袋。”
王承恩听闻崇祯皇帝做出了与今日大朝,会完全相反的战略部署,心中不禁一紧,面露担忧之色的提醒道:
“皇爷,您是不是先和温首辅和熊尚书通个气?”
崇祯略一思索,觉得王承恩的提议甚为妥当,毕竟如此重大的军事决策,若不与朝中重臣商议,恐生变故。
“好吧!起驾乾清宫。”
而在另一边,黄德公所率领的这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前身就是内务局安全司卫戍部队。
也是朱媺娖最先筹建成军的部队,士兵们装备的皆是十三斤大口径燧发枪,火炮则配备的是六磅、八磅、十磅臼炮。
这些臼炮用带轴承的两轮炮车装载,不但小巧玲珑,还机动灵活。
臼炮作为一种独特的武器,其炮筒很短,口径与炮管长度在 1 比 12 左右,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射程可达到两百步以上。
弹丸全部都是威力巨大的开花炮弹,不但能够轻易破坏敌人的防御工事,射程还远远超过了火枪和弓弩。
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故而被科技局命名为“臼炮”。
毕懋康、孙元化、汤若望在与安全司将领反复斟酌后,最终将其指定为卫戍部队的专配火炮。
朱媺娖为了训练出一支,能同时抗衡建奴军、农民军、人民军的强军,所以在筹建军队的过程中可谓不惜血本,全力投入。
军中的骡马大车数量众多,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战斗力远远超过了这一时代中的任何一支军队。
此时,朱媺娖的内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她既担心马超的安危,又担心崇祯皇帝会调动兵马对她围追堵截。
尽管每日急行军百里,但满心忧愁的她却依旧寝食难安。黄德公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每日宿营后,黄德公都会要求后勤兵多烧热水,为士兵们泡脚解乏。他还随身携带银针,与医务兵一同视察营区。
一旦发现有士兵的脚板上起了水泡,就会亲自用银针为其治疗。通过这种与士兵之间的亲密互动,黄德公成功的收拢了军心,提振了士气。
在这种高强度的行军过程中,这支卫戍部队中的官兵,依然充满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高昂斗志。
连续急行军六日后,全军顺利到达镇边城卫所。在这里,他们没有遭到守军的阻拦,却意外获知了大明朝廷做出的全新作战部署。
守军将领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千总,他手持崇祯皇帝的圣旨,神色庄重的向朱媺娖宣读。
崇祯在圣旨上并没有对朱媺娖严加训斥,而是对大明皇家陆军大肆褒奖,但却要求她立即返回北京城,不得出关参战。
在这名千总的以死相逼中,朱媺娖无奈做出妥协,送黄德公率领兵马出关参战。
她却拒绝返回北京那个令她伤心之地,决定留在镇边城所内,就近接收长城外传回来的战报。
朱媺娖深知,自己若再这样与崇祯皇帝闹下去,不但难以收获任何益处,甚至连上海工业区也有可能保不住。
还不如彼此保留一个安全距离,利用自己的皇家特权闷头搞发展,安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