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湖州往事(九)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渡秋》 

    陆良淮走后,云水城的光阴依旧流转,太阳东升西落,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但是云水城的夏秋常常粘连在一起,隐隐约约让人分不清楚,只是有一天清晨会忽然见到叶脉上的晶莹斑驳。

    许凝画和应秋在一日日里悄悄生长,人人见到,都要说两个孩子长得快、长得好,已经要变成大孩子了。

    但是祖母似乎也有了变化,她在夏天说,因为天热而吃不下饭,可是到秋末寒凉,又说因为天凉也不想吃什么。

    许凝画率先对这种变化感到了不安,她只能和应秋变着法子买来新鲜的菜蔬,两个孩子互相帮忙也能做出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

    许雁照常夸奖,又交代不必辛苦,免得被灶火烧伤烫伤;可是面对两个孩子做出的饭菜,应秋在心里悄悄数,祖母只吃了十五口。

    她记得,陈豆丁的爷爷走之前,也是这样,渐渐吃不下饭。

    终于这一天,是云水城寒寥的立冬,祖母在家里昏倒。

    两个孩子那时候正在灶房里煮粥,忽然听见似乎是重物落地的声音,然后便听扑扑沉闷的响声,应秋和许凝画立即冲进许雁的房间,便见祖母倒在地上,身旁是散落的盒子。

    遇上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却出奇表现出了冷静,有条不紊地将许雁扶到床上,许凝画紧紧抿着唇,手心里,许雁的胳膊堪称瘦骨伶仃。

    许凝画留下照看晕过去的祖母,应秋转身就跑出去找人来看。

    安宁巷要跑到巷尾,才能到达有郎中的百草堂。

    天边稀疏的云彩在身后飘远,粉墙上乌黑的瓦片泛着冰冷光亮,长长的巷子里,只有小姑娘一步不停的奔跑声。

    应秋脑海里什么也没有想,她到达百草堂,便微微喘着气告诉坐店的郎中,自己的祖母昏倒了,要请他到家里去看,“我家是安宁巷第一家,请您快去。”

    应秋看到郎中立即起身,一旁的小药童也迅速抱起了药箱,两个大人赶忙朝着安宁巷跑。

    应秋转身走了反方向,在城门不远处,有一家专门送信的小店,她请人将信送到城外百丈山脚,自有人去取。

    等应秋返回家中时,她走进院子里,听到了老郎中的叹息。

    这声叹息像一块沉闷的石子,落在狂跳的心头,反反复复在心间辗转不断。

    应秋慢慢走进房间,打开窗子,窗外天色一碧如洗,打出白昼下的信号,小姑娘眼睛里渐渐浮上水光。

    她在心里默默重复,请师父师娘下山来就好。

    老郎中把过脉相,已经明白许雁的寿数将尽,可是许凝画在旁边红着眼睛,闷闷的泪水滴湿了衣襟,他再三犹豫,还是开出一副滋补的汤药。

    药方上的这些药材家里都有,许凝画如获至宝,赶忙去熬,可是当她坐到小小的灶房里,将浸泡的药材放在一边,蹲下身子去扇小灶里的炭火时,却很难压抑泪水和悲伤。

    她忽然觉得学医不好,她认识药方上的每一个字,她知道这几样药加在一起,根本治不了什么病症。

    窗子外,应秋取出出诊的诊金,送走了郎中和药童。

    她听见许凝画哽咽的哭音,她只能默默掠过,去房间里看祖母。

    郑家夫妇很快下山来,百丈山脚接信的三叔也来了。

    可是郑氏夫妇轮换着号脉之后,尽管没有叹息,尽管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应秋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许凝画站在门口,眼睛红红的,端来汤药,自己却不敢进门。

    许朝只是沉默着接过许凝画手里的汤药,送到床前,许雁这个时候才慢慢转醒,她看到床边的几人,心里已经明白。

    大人们谁都没有讲话,在沉默里,孩子们也能感受到答案。

    但是郑家夫妇和许三叔还是住了下来,郑氏夫妇每日做饭打扫,许朝渐渐看护起两个孩子,许凝画总是很固执地要自己上山刨药,取回来给许雁做药膳。

    面对生死离别,人人都有自己的情态。

    这一年,云水城的冬雨格外冷湿,应秋告诉许朝,她很讨厌这样的天气。

    “云水城偶尔会这样,但是你到北边去,那里的秋天雨水连绵不断,阴冷连连。”许朝在灶间添着柴火,他今年不过二十多岁不到三十,说话时语气平淡而声音周正平和,应秋从前很喜欢听他讲故事,“秋秋,你父母他们现在就在北边。”

    应秋没有对这句话多作什么回答,她只是侧着身子靠在门边,她在雨水里看到许凝画身穿蓑衣,而脚上的鞋子已经糊满泥浆。

    药篓里似乎没什么东西,她一声不吭地穿过前厅,走进自己的房间,接着应秋听见药篓落地。

    应秋默默顺着屋檐挪进许凝画的房间,药篓落在地上,只有两根枯萎干缩的棕黑药根,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许凝画没抬头,她只是将药篓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