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充南平原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若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颠倒是非,则更不是裴元辰愿意看到的。

    于是只能先等待这场谣言过去。

    但是太子似乎不受什么影响,照旧上朝听政,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避讳的,可终于在八月中旬,竟真的有大臣联名上奏,拿出几份名单,直指太子操纵朝纲。

    一时之间,靖城一片哗然,只知道天家清晨看过名单后,当场下令,彻查此事,而太子也暂时停止议政,赋闲于东宫,等待查处的结果。

    这些事,看起来与裴元辰没什么关系,可是七皇子赵煜却不免也要避嫌,此后的接近一个月内,整个靖城仿佛噤声消气,不敢出半分乱子。

    九月底,此事却仍旧没有论断,名单上的几个官员虽然已经接连下狱,可是却并没有查出来什么实质性的证据,眼看着天家已经开始怀疑此事真假,而朝中风向已经缓和,大事却一桩接着一桩,似乎接连                                                不断的重锤。

    其中一个在狱中的废臣,似乎受不了严刑逼供,终于供出了指使之人,可是这人不偏不倚,正是三皇子。

    原本已经要偃旗息鼓的朝堂之争,总算是抵达另一个节点,一两个月的时间简直不够看,每天都有新的争议传出皇城。

    可是到了一月份,朝堂上的趋势却变得有些古怪,一部分大臣始终中立,可另一部分大臣却极力替三皇子辩驳,口口声声三皇子清正廉明,是少有的贤明,起初只是提点一两句,后来竟敢在皇帝面前信誓旦旦为三皇子人品做赌保证。

    这个时候,林家却有些坐不住了,并非有人辩驳冤屈便是好事,一个皇子,拥护者竟如此之多、辩白之话如此贴切,并不能让皇帝觉得这个皇子品德高尚,只能让皇帝往笼络大臣的方向上想。

    两股力量来回抗衡,皇帝却始终不下论断,似乎没有看出暗流涌动的痕迹,既不下令查处,又不禁三皇子的上朝之礼,使得朝堂诸臣也开始摇摆不定。

    天子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走向,可是天家的心思,却没人能够猜透。

    僵持之下,推来推去,春闱只能由皇帝亲自过问,总算度过三月,春闱后,举子们的愤慨似乎有所缓解,靖城中的谣言讨论也渐渐有平息态势。

    可是世事无常,原本只是一场简单的朝堂谣言风波,却因为充南平原的一场事件,被强行送上了最危险的顶端。

    充南平原一个县丞,以血为书,状告三皇子监造大坝期间监守自盗,贪污公款,甚至以权压人,侵占民田,桩桩件件触目惊心,令人不敢相信。

    矛头一时间转向,刚开始,众人都以为如同当初指摘太子一般,并不会有什么很大影响,也许最后也只能是场小打小闹的政治博弈,查来查去,也并不会有什么下落。

    但随着充南平原的一场接连十数天的暴雨,一切便又翻天覆地,几欲倾覆。

    充南大坝,五月十七日夜,崩塌决堤,断裂溃陷,其下地域一夜便被洪水吞没,四周及下游近百大大小小的城池村镇受到波及,田地被毁,更是死伤无数,

    当此报传到靖城时,靖城只有一场毛毛细雨,连护城河都没有上涨,于是百姓诸民不敢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竟已经洪水泛滥而哀鸿遍野,流民四逃。

    终于,帝王震怒,牵扯到民生大计,水利大事比之朝堂争斗更加严重,而充南大坝从竣工到崩塌,尚不及三年。

    皇帝一面派出赈灾官员立即奔赴充南,救灾救民,一面下令禁足三皇子,帝王近卫的御林军将三皇子府围地水泻不通。

    刹那间,靖城似乎也笼罩了层层阴云,每日传来的充南灾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洪水猛涨,甚至有几个村镇来不及撤离而全村被淹。

    朝廷上已经没人敢随意出声,稍有不慎便会被天子惩处。

    这死寂而肃穆的氛围里,靖朝似乎要迎来一场空前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