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业的压力(一)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三章:学业的压力(一)
淳朴者是何等有福,他们如同大地上默默生长的麦穗,谦逊而宁静。www.susuwx.com在这个纷繁复杂、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他们内心纯净,不为名利所扰,不为虚荣所困。
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这份宁静并非来自外界的寂静无声,而是源自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们不追逐浮华的表象,不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只是简单地生活,真诚地待人。
淳朴者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没有虚情假意的应酬。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善良的微笑。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恩赐;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都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1983年的蒙城,农村是一幅淳朴而宁静的画面。正像一个淳朴的人一样,不争不抢的坐落在淮河岸边,顺应时代述说着属于自己的脉络。
田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农民们戴着草帽,弯着腰,手中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土坯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地头,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村里的小道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老人们则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活。
而城市里,街道并不宽敞,两旁的建筑多是低矮的楼房,墙壁有些斑驳。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着各种生活用品。自行车的铃声清脆地响着,人们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行色匆匆。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机器的轰鸣声显示着工业的发展。清晨,国营早餐店门口排起了长队,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香浓的豆浆,为人们开启新的一天。傍晚时分,路灯昏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陆续回到家中,小小的窗口透出温暖的灯光。
在这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蒙城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有胆识的年轻人开始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机会。城市中的工厂引进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逐渐提高。政府鼓励个体经营,一些小商贩在街头摆起了摊位,售卖着各种新奇的商品。
在农村,也有了新的气象。政府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农民们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些村庄通上了电,夜晚不再是一片漆黑。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前行,人们的生活也在慢慢发生着更加巨大而美好的变化。
初心一家也发生着变化。初心的两个哥哥,初阳和初辉,都是小学毕业后就早早地踏入了社会。他们在蒙城县里一位亲戚家开的小商场里谋生计,十七八岁就跟着搬运货物,为生活奔波。
初阳身材高大,魁梧健壮,那宽厚的肩膀仿佛能够扛起整个世界。他迈着大步,扛起货物时就像一阵风一样疾驰而过。然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别无选择,只能在这商场里日复一日地扛着沉重的货物。
每次汗水湿透他的衣衫,初阳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怨气。他性格中总有那股不服气,他执拗地认为,今天这一切的不如意,都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还有那个从小就多病的弟弟初心。在他心里,仿佛一切的苦难源头都指向了父母,“假如自己有一个好父母,能供我读书,给我创造好的条件,我不至于这样出苦力!”他时常在疲惫不堪时这样愤愤地想。
初辉则与哥哥的想法截然不同。争第一,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没能继续读初中,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时常后悔当初没有更努力一些,没有坚持继续学业。但他也明白,再回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家庭的贫困,没有更多的钱供他们上学。于是,他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如饥似渴地读着一些书,试图从书中寻找那曾经失落的东西。
哥俩就这样在商场里埋头苦干着,时光悄然流逝。
商场里,人来人往,嘈杂声不绝于耳。初阳扛着沉重的货物,步伐坚定却略显沉重。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如注般流下,打湿了他的脸颊和脖颈。“哼,都怪这该死的命运!”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在心里抱怨着。
初辉在一旁帮忙整理货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坚定。他趁着工作的间隙,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书,快速地看上几眼,又赶紧放回口袋,继续投入工作。
夜晚,商场打烊后,哥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住处的路上。亲戚为他们准备了一处简陋的房间,路灯昏黄,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初阳踢开路上的一颗石子,愤愤地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没希望了!也只能干苦力了。哎,没学历没文化,到哪里人家都不要啊。”
初辉停下脚步,看着哥哥说:“哥,别这么说,咱们还年轻,还有机会。也可以没事多读一点书的。”
初阳冷笑一声:“机会?我就不是读书的材料,爹妈生我,又不让我是读书的材料,你看他们自己活的多艰难?你看看咱们,除了卖力气还能干啥?”
初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