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游子归故乡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他很难确定,梦里的那个背影,到底是不是……

    安禄山深吸了一口。

    他甚至有些不敢深想。

    那样美好高贵,宛若天仙一般的公主,就连出现在自己的梦里,都像是遭到了某种玷污。

    ……算了,不想了。

    安禄山起身下榻、穿衣洗漱,而后走出了府邸。

    营州的地界在大唐的东北边境,即便是夏季,早晨的空气中也透露着一丝凉爽。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人看着他自街上经过,纷纷疑惑地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他。

    这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看着怎么有些眼熟?

    而安禄山同样在用一种复杂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似乎都没有变,又似乎哪里都变了。

    他漫不经心地留意着每个人向他投来的眼神,却再没有看到哪怕分毫的轻视和鄙夷。

    安禄山微微闭上了眼睛。

    而后快步去了都督府,乘上一匹千里快马,向着营州的城门疾驰而去。

    他的马出了柳城,在营州的地界畅通无阻,不消半日,便来到了营州的城门前。

    守城的士兵见到有人策马狂奔而来,还未等开口阻拦,便在见到对方身上的腰牌时,纷纷闭上了嘴。

    原来这位是新上任的营州都督。

    身形竟如此高大威猛,想来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

    安禄山在营州的城门前停下了。

    而后他下了马,牵着马来到了当年安贞节等候他们的位置。

    守城的士兵见他过来,纷纷行礼:“见过都督!”

    安禄山忽地有些恍然。

    他想,他知道哪里一样,哪里又不一样了。

    原来是他不一样了。

    安禄山缓缓地笑了。

    他如今也算位高权重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他,再也没有人敢在哪里守株待兔,然后把他捉回去哪里了。

    他重新上了马,朝着柳城都督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

    随                                                着营州新任都督的到来,营州几乎万象更新。

    营州地界身处大唐的最东北,可以说是大唐东北边境的前沿重镇,但其实它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

    营州西北方向临近契丹、奚两大部落,东北又与室韦、靺鞨毗邻,往南则与新罗接壤,可以说它几乎是被外邦包围起来的,地接五藩,四面皆敌。

    也正因如此,营州界内自古以来便混杂着各种汉族以外的百姓,甚至在大多数的年代,营州内生活的藩人远比汉人要多得多。

    这些藩人的生活习俗自然与汉人有极大的不同,习惯与习俗的差异,有时候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矛盾,甚至演变为内斗。

    而巧合的是,安禄山是杂胡人,却又在汉人之中生活多年,因此对于藩汉双方的生活习俗都相当的了解。

    又因着他精通六国语言,即便是手底下的藩官和汉官之间有了什么矛盾,他也能出面调解。

    而这,还不是他在所有都督亦或节度使级别的将领中最大的优势。

    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的经商头脑。

    因为营州处于四面皆敌的境地,因此要镇守这片土地,每年都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和物力。

    抛开人力暂且不提,营州的军需境况一度造成了其严重的财政紧张,最严重的时候,某一任都督因为发放粮草出现了问题,沦落到了被军士殴打的地步。

    这样庞大的军需,大唐也许负担得起,但是因为大唐当时的财政制度,也不允许破格给营州充足的军需。

    这几乎是每一任营州的最高长官都会苦恼的事情。

    但是这一任的营州都督,是安禄山。

    安禄山早年的牙郎经历与他个人的商业天赋,促使他在营州内想出了一整套全面的经商方法,成功缓解了营州的军需和财政问题。

    这项能力,在整个大唐所有的高级将领之中都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安禄山成功赢得了威望,收获了人心。

    而就在他备受下属和百姓的爱戴的时候,他终于迎来了自就任营州后的第一场战争。

    一直蠢蠢欲动的契丹部落,终于南下发兵,侵袭营州。

    该轮到这位营州最高级别将领,发挥他本职能力的时候了。

    对此,安禄山并没有急于派兵,而是先派人探听清楚了契丹的动向,派小部分队伍假装败仗,引诱敌人乘胜追击。

    而后于必经之路的两山夹道设下埋伏,瓮中捉鳖。

    天已入秋了,风中夹杂着一丝寒冷的气息。

    山坡之上,安禄山穿着一身甲胄,倚在巨石前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