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就见鬼了。

    姜致虽然感觉孙宜婉的嫌疑几乎是百分之百,即使不是主犯至少也是个从犯,但谁都无法单凭感觉去定一个人的罪。

    姜婆见她整日眉头不展,提议她跟着邱锦去郊外秋游散散心。

    姜致坐在案前,两手托腮望向院中树下的落叶,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入秋了,她仿若自语道:“他哪有功夫去游玩,再说我同他一道去算什么事。”

    “这有什么的,”姜婆边叠衣裳边两眼放光地说道,“他明日休沐,说城郊的娘娘庙有庙会,问我和李姑娘愿不愿意一起去瞧个热闹,李姑娘刚出月子,孩子又太小,自然不会去,我的腿哪能走得了那么远,我便说了让你陪他去。”

    姜致看着她问道:“您不会还惦记着让他当您的贵婿吧?千万不要做梦了。”

    姜婆不以为然:“什么叫做梦,我看邱公子平日里对你挺好的,咱们这么多人住他家里,人家也没说什么,而且,你上次病时他不还来屋里跟你说了许久的话?”

    姜致:“我没说邱公子对我不好,他是好人,是君子,但咱不能因为他行好便赖上人家,我一个平头百姓,他一个探花郎,怎么可能会在一起,婚配最讲究的不是门当户对吗?”

    “我不管,”姜婆将叠好的衣裳往床上一扔,“反正我都替你应下邱公子了,你若是不想去,自己去跟他说。”

    说完有些赌气地出了屋门。

    姜致有些无奈,她当然能理解姜婆的心情,想替自己的女儿寻个好夫婿,以后能衣食无忧,不用再像她一般为生计奔波。

    但莫说姜致没想过嫁人,即便要嫁,也是寻个条件相当的才好过日子,邱锦与她压根就不是同一个阶层。

    翌日早饭                                                后,邱锦来在院中等姜致。

    姜致走过去道:“我今日身体不适,恐怕不能陪邱公子去庙会了。”

    姜婆在屋里既气恼又无奈,嘴里念着:“我怎么养了这么倔的一个丫头。”

    “哦?也好,”邱锦长眸微扬,漫不经心地道:“据说庙会上有景颇人当街售卖他们本族的补药,买过的同僚都说不错,我想着你娘和李姑娘都身子正虚……”

    他顿了一下道:“既如此,我替她们买回来也是一样。”

    “那怎么好意思呢,怎好这般麻烦邱公子,”姜婆三步并作两步地出了屋子,一点看不出还有腿伤在身,她推了一下姜致,“你快带上银子一同去。”

    姜致只得随他一起出了门。

    此处离北城郊的娘娘庙说远也不远,但若是走过去得小半天的功夫,邱锦到街上的车马行叫了一辆马车。

    这还是姜致自来到这里以后第一次坐马车。

    车身通体木制,可容纳两人并排而坐,前面置一小案,上面可摆放茶水吃食,下面可放些书用以路上打发时间,窗口以薄纱罩起,是比较简单的一辆马车。

    姜致看完马车构造就掀了车帘望外看去,几乎完全忘了另一边邱锦的存在。

    邱锦倒也难得地没有出声,只在一边看着她到处打量。

    日上三竿,街上车马行人渐稠,初秋的阳光透过枝叶斑驳陆离地照下来,温暖而不燥热。

    姜致无端想起那句“忆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代人会借着想象臆想古人的生活,很容易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得过于美好。

    庙会上人头攒动,杂乱又有序。

    两边的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饴糖炊饼,锣鼓棒槌,整绫碎缎,珍奇古玩。

    还有看相算命的,吹糖人的,表演杂耍的,嘈杂且热闹。

    这也是姜致第一次逛庙会,她这里站站,那边瞧瞧,处处都觉着新鲜。

    差不多到了庙会中段时,还真找到了景颇人的摊子,黑色的粗布上摆满了各样药材,姜致只认得其中的几种,有灵芝,虫草,三七,藏红花之类。

    景颇人是少数民族,大都住在云南那边。

    姜致跟他们一一询问药材名称和功效,酌情选了几样。

    越走人越多,到后面他们几乎是被人流推着往前走,一步快不得。

    逛完庙会已是午时,邱锦提议去娘娘庙东边食摊上吃点东西。

    姜致也觉得有些饿了。

    食摊这边相当空旷些,搭着棚子,棚下支起数个小吃摊,配有少许桌凳。

    有卖馄饨的,卖羊汤的,卖窝头豆腐脑的,卖爆肚卤煮火烧的,几乎每个摊前都坐满了人。

    各样香味窜进鼻子,姜致觉得肚子更饿了。

    两个人转了一圈,只有窝头摊还有三两个位子。

    他们坐下没多久,窝头便端上来。

    老板娘熟练地将洁白的豆腐花打到碗中,倒入旁边锅中调好的料汁,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