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奈何花落去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千秋岁·舜英传》 

    “微臣平南招安使褚舜英,率虎威残部主将一人、偏将二人、裨将五人、校尉二十人、军司马一百零二人、军侯两百零四人,共计三百三十四名降将,向陛下复命!”

    冬月初七的阊江,朔风呼啸、铅灰的云层覆压万里,沉沉盖在笠泽大营上方。

    到处都是人。

    所有战舰的甲板上、营帐空地上站满了披坚执锐的兵士,方阵整齐划一,放眼望不到边。

    元旻穿玄衣纁裳、戴九旒冕冠,站在主舰上,身后侍立着伴驾的文武官员。

    舜英全身缟素,领着身后的虎威残部,穿过刀戟丛林,面朝主舰双膝跪地,双手将定光剑托起,平平举过头顶。

    天枢走下跳板,双手接过定光剑,回到甲板上双膝下跪,同时将长剑高举过顶,递到元旻手边。

    元旻接过定光剑,收入剑匣,看向舜英的眼神又欣喜又担忧,张了张嘴,却只吐出两个字:“受降!”

    舜英却没有抬头,俯首继续追问:“三百三十四名降将如何安置,请陛下示下!”

    元旻唇角掠过一丝柔情,仰头望向众军,朗声道:“中书令传朕旨意,昔虎威旧部藏身九霄山之时,军纪严明、从未滋扰平民。如今皆已归降,北上一路治疫赈灾、功德无量,更在燮陵平乱时立下大功,功大于过。”

    “国朝素来求贤若渴,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朕有意收编虎威旧部众将,待国尉班师回朝后,量才录用,与朕共决之。”

    舜英仍未抬头,跪在地上动也不动,任寒风不断吹动她单薄的素衣。

    元旻静静看了半晌,忍不住开口:“褚爱卿兵不血刃、招安五万虎威旧部,于国朝有大功,为何还不登舟,重归百官之列?”

    天璇在身后推了一把,舜英如梦初醒,再拜之后站起身,慢慢走上跳板。

    身后传来郭洋的声音,坚决如铁:“自国朝南征之后,虎威残部久居深林,不辨是非、愚昧无知,数次为奸人所趁,险些祸延平民,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舜英脚步顿住,僵硬着身躯愣在原地,却没有回头,只是慢慢合上了双眼。

    “降将谢陛下宽宥,使虎威降军五万袍泽得以安然终老;也深谢已崩逝的昭王陛下,善待滬南百姓,使滬国虽亡、遗民仍安居乐业,不至颠沛流离、被杀或是受辱。”

    “君之胸襟如明月入怀,然我郭氏及虎威众将,深受郑氏恩泽,此生绝不事二主。”

    “虎威立军之初衷,便是守护滬南的疆土和百姓,今有幸得见圣君明主、得见滬南不必再受战火洗礼,已足慰藉。”

    虎威残部之中,短刀出鞘的声音不绝于耳。平南军忙跑动起来,把他们团团围住,手按在刀柄上,却迟迟没有拔出。

    “我虎威众将,也可功成身退!”

    白刃纷纷似霜雪,血柱冲天而起、飞溅三尺,三百三十四条尸身仰头倒下,背靠黄土、面朝青天。

    平南军众兵卒齐齐闭眼,不忍直视,主舰甲板上的文武官员之中、传出阵阵唏嘘。

    元旻注视着台下殷殷热血,目眩良久,一字字道:“平南将军陆斐听令,虎威旧部皆为刚烈忠贞之士,必须以梓木厚棺收敛,再去龙首山前朝王陵择一块宝地,以军礼厚葬之!”

    舜英的泪,终于落下。

    紧跟着,她感觉双膝发软,眼前一黑、便什么都瞧不见了。

    .

    空气中弥散着幽幽甜香,清淡而绵长,是寒兰开了。

    清爽的风从窗扉吹进来,拂过脸颊有些凉,地上搁着个火盆、热烘烘烧着炭,又温暖又透气,床褥和被子都软绵绵的,舒服得她懒得睁眼。

    隔着门板,传来隐隐的说话声,是元旻:“本打算抄了国公府,修缮一下给你当侯府,既然你更喜欢万木春,扩建一下倒也罢。”

    元旭恭声回复:“万木春就极好,不必扩建,我与母妃二人够住了。”

    元旻声音带笑:“好歹是朕的亲弟弟,王族贵胄,宅子就只三进,也太寒碜了些。”

    元旭思忖半晌道:“那便再扩一进吧,不能再多了。”

    元旻无奈道:“你这倔脾气也不知是随了谁,也成,等过几年你娶妻生子不够住了,再接着扩建。”

    想了想,又问旁人:“去问问廷尉府,这都十来天了,护国公府还没抄完么?”

    哦,一时半会儿是抄不完。

    那晚上她冲进护国公府时,被那峻宇彫墙、琼厨金穴震得半晌回不过神,元珙元旻父子都黜奢崇俭,大庆殿和勤政殿都不及护国公府一半奢靡。

    只是宅子的主人已死,倒在去往东院的路上,心口中了一箭。

    她拔出那支箭时,箭头已被磨平,却依稀可辨熟悉的图纹——九瓣芙蕖,正是她在九霄山看见的、苻洵麾下白袍卫的徽章。

    思索片刻后,她折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