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归期未有期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踵而至,元旻大笔一挥、免了滬南道三年的赋税。
此地果然富庶,从乱党家中抄来的财宝,堆了满满五十间屋子,七成收走冲抵国库,三成留给当地四大州府。
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新的皋州、沵州、河州刺史到任很快,还没来得及上衙门接手,先被平南侯请到府中,商讨这笔款项的去处。
翊国历来对军队掌控甚严,州兵都是由朝廷直接发俸,于是他们大致商定、将这笔巨款用作营造资金。加固各大河堤、铺路修桥,又加盖保育院、康养院,使弃婴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老有所依,兴土木还能以工代赈,一举双得。
合计下来还剩约两三间屋子的财帛。
于是元旭提出,修建女子官塾,并建织造坊、绣坊、珍宝坊等等广收女工……
教她们学识、助她们自力更生。而后涤旧更新、移风易俗,破除滬南历来轻贱女子的恶习。
元旭有此想法非一日之功,郑锦珠半生的飘零只在他心里起了个头。他有一双慈悲的眼睛,途经维阳、宜邑、阊江时,人人称道的风月无边,他却只看见那些雏妓不得已沦落风尘的悲惨。
有一日,舜英与天璇天玑闲聊,说起引渡亡灵见到的种种,弃婴塔里无男婴、学堂之上无罗裙,又说起那些被砌进墙、埋到树下、沉了塘的小媳妇……
舜英不解地问天璇:“你当年不是在织造坊做工么,怎不偷偷攒些钱,带妹妹一起跑?”
天璇冷笑:“滬南大小作坊,但凡是女人做工,出嫁前工钱直接给她爹、出嫁后直接给她夫婿。我干了两年,半个铜子儿都没见着。”
舜英也无语了,正沉思着。在檐下听了不知多久的元旭冷声道:“那就由官府监督老板,亲眼看他们将工钱发放到女工手中!”
倒也是个办法,只需前几年多费些人力,待那些女子攒了钱,尝到了自给自足的甜头,自然不愿回去继续被盘剥。
元旭又说:“请阿姊放心回去,你招安的苦心不会白费。”
舜英会心一笑,觉得这孩子很识趣,离开九霄山以后,她每次听到别人叫自己“姐姐”都有点神色古怪,元旭虽不知为何,却很快就从善如流地改了口。
元旭将商议的结果写了封厚厚的奏章,元旻一字字读完后,含笑道:“有阿旭在,朕可放心回京了。”
滬南道动荡初平,还需内卫 留驻监察,天璇、天玑毛遂自荐,元旻不假思索就准了。
两姐妹从此有了新的职务,隐蝠卫滬南分部左、右指挥使。
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从征和二年春到永平一年冬,历时二十五年,开始于一群女子,也结束于另一群女子。
.
腊月初五,一行人从宜邑城,经由西津渡摆渡到维阳城,抵达维阳时,正是华灯初上时,人声熙攘,街市如昼。
二十多年前,许一舟、崔怜云、贺浮白、辛佑安经由西津渡南下时,山河破碎、狼烟四起,他们走进飘摇的风雨里,一去不复返。
二十多年后,许一舟之女、崔怜云之女经由西津渡北上时,山河无恙、尘埃落定;有寒门学子之处,尽是贺、辛之门生。他们将如前人所愿,共同守护这大好河山。
走过西津渡时,舜英和许姿不约而同地,仰头望向那片他们曾看过的星空,再合上双目感受着他们曾吹过的晚风。
想借给他们、自己的双眼,让他们看一看二十年后,看一看这烟火人间、国泰民安。
屿城的夜市最是繁华,在沧浪墅安顿好之后,许姿迫不及待拉着舜英去逛夜市,元旻忙换了服饰、叫上天枢天权一同跟了过去。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维阳城内翊国人最多,其次就是荣国人。两国百姓经过多年通婚来往融合,已算得上同文同种,相貌和装束都十分接近,唯一不同便是女子的装扮和仪态。
翊国女子热情奔放,大都亲密地挽着郎君或女伴的臂弯、并肩而行;荣国女子温婉内敛,大都戴着帷帽,冬季的白纱帷幕极厚,几乎看不清面貌,她们大都落后郎君半步、款款跟随。
发现元旻正盯着街上亲热的成双成对,许姿很识趣地松开了舜英。舜英会意、上前挽住元旻臂弯,一起走向熙熙攘攘的人群。
前方停了辆翠幄青帷的香车,年轻男子正扶着头戴帷帽的女子上车,正是苻洵和锦瑟。灯火幽微下,锦瑟侧身上车时,小腹已然隆起。
锦瑟上车之后,苻洵并未跟着上去,只隔着车窗同她温言细语地说:“想吃酸枣糕?前面那家铺子有卖,外头冷,你先在车上等我片刻。”
随后,他碎步小跑了一段路,进了家客流如云的点心铺子,半晌之后,提着油纸包好的糕点走了出来。
见到白龙鱼服的元旻,他先将糕点递给同来的秦川,然后走过来对他们二人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