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也没往心里去。

    黛玉一家人走后,王安石才彻底放松下来,神色不大好。

    今天这场宴席,有两个重要的人没来,苏轼和欧阳修。

    他们俩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再三阻挠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明面上翻脸,但是私下里已有一些隔阂。

    陆清舟是个武将,在这场变法里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对王安石有意见纯粹是因为王安石对黛玉“居心不良”。

    官家是支持王安石的,如今大宋内忧外患,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求得新生。

    但是庞大的王朝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更别说一场声势浩大的朝廷变动。

    黛玉是女子不便问政,只好一心一意做生意。

    每当陆清舟和苏子瞻讨论朝中事务时,她和清照两个都像在听市井新闻。

    眼见女儿一天天大了,清照的父亲有意为她择婿。

    要让第一才女心甘情愿下嫁之人,必定是人中龙凤。

    清照父亲在太学生中物色好一人,人品才学皆为上乘,此人名叫赵明诚。父亲将赵明诚请回家中做客,清照于屏风后细细观察,只见他言谈举止斯文有礼,看起来也是一表人才,清照心里甚为满意。

    清照是读了许多书的女子,她的思想比一般闺阁姑娘开明超前,当她爹问她是否满意时,她丝毫没有扭捏,而是大方表示:“爹,我愿意嫁给他!”

    就这样,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事敲定了。

    黛玉备了厚厚的贺礼,她希望清照成为最幸福的新娘。

    赵明诚也是官宦出身,婚后更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夫妇二人琴瑟和鸣,令人艳羡。

    赵家并不迂腐,任由清照继续管理私塾,因此她与黛玉还能像从前一样,经常在一块说说话。

    转眼入秋,边疆传来急报。

    大凉大举入侵边境,宋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一时之间,天下动荡。

    官家未必日夜悬心,难以入眠。

    朝臣中有主战一方,也有议和一方。

    苏子瞻,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皆主战,虽然他们平常观点不同,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都还是为江山社稷考虑:“陛下,大凉贪婪,若退让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不如加派兵力,死战到底!”

    另一些议和的官员则认为,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的口粮难以为继,军中的粮草更加得不到供给。而大凉兵壮,鸡蛋碰石头只是无谓牺牲。

    官家在种种声音中难以抉择,下一步棋如何走,将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

    夜里,楷儿睡不着,跑来找父皇。

    官家看着孩子,心里的主意渐渐明了:战争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将士们埋骨他乡,有多少像楷儿这样的孩子没有了父亲?

    第二天临朝,官家宣布与大凉议和,并派出使臣前往边疆。

    苏子瞻等人对此举并不看好,但是圣旨已下,不可违抗,只能祈祷天佑大宋。

    官家与大臣们都在等在使臣的回音。边疆遥远,就算有消息也不可能很快到达,这段时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折磨。

    黛玉知道官家诸事缠身,没有精力管楷儿,她便常常进宫看孩子,给孩子带些时兴的吃食。

    这天,黛玉正在监督楷儿背书,注意到门外的内官们都在交头接耳,说些什么。

    黛玉放下书,对楷儿说:“你先自己默背一下,我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楷儿乖巧点头答应。

    黛玉还未走到御书房门口,就看见使臣已经离开。

    她急忙进去,想问问官家议和结果如何。

    谁知官家愁眉不展:“大凉不肯轻易答应,除非让公主和亲……”

    “和亲?”黛玉震惊了!

    怎么总是如此相像,上一世在她死后,探春就被送去和亲,从此杳无音讯。

    如今又是和亲,人人都知道当朝只有一位公主还待字闺中,那便是官家的胞妹——尚阳公主。

    官家待这位妹妹如珍如宝,哪里舍得送她去远嫁和亲!

    黛玉与尚阳公主有过几面之缘,那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纵使身在皇宫,也丝毫不藏半点心机。

    别说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公主,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她也不忍心!

    为何从古至今,都要女人为战争填命?

    “陛下,难道大宋已无大好男儿征战沙场吗?竟要牺牲一个弱女子?”黛玉的话如同刀子一样扎向官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