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冯京:这圣眷,老夫必得之!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他的眉头就忍不住皱起来,心中更是暗骂了好几句锦毛鼠。

    奈何……

    这锦毛鼠说的话,非常正确。

    他一时间找不到机会插嘴。

    直到,冯京说到胥吏们的弊病在于‘不读诗书,不知圣人经义’的时候,张方平终于找到了机会插嘴。

    他微微躬身,趁着冯京说话的间隙,趁机道:“陛下,冯节度之言,老臣亦深以为然!”

    “彼辈未得圣人经义熏陶,无仁义道德,自然害民残民……故历代皆以为弊!”

    “然,自陛下登临大宝以来,纳贤才,用正人,命开封府以‘公考’录用吏员,自是之后,汴京城风气为之一变!”

    “君子正人充盈于有司官署,道德雅士进用于街巷闾里……”

    “百姓欢腾,士庶咸乐!”

    “老臣愚以为,今欲去胥吏之害,还府界太平,陛下当推恩开封府……命开封府,将公考之法,用于府界诸县!”

    “如此,诸县、镇内外,皆用读书人,进正气、退邪散……自然无有旧日之弊!”

    冯京瞪大了眼睛,看向张方平,心中怒骂了一句:“张安道!”

    “汝竟敢将老夫要说的话说了!”

    “皓首匹夫!苍耳老贼!”

    然而,他再怎么骂,也改变不了,张方平将他的风头抢走的事实!

    微微抬头,冯京就看到了身前的少年天子,在听完了张方平的话后,眼带笑容,面若春风。

    冯京咬了咬嘴唇!

    心中千百个念头,此起彼伏!

    “官家的心思……吾知,张安道自然也知……”

    当今天子即位后,所做的诸多举措中,如今被公认最有成效的,莫过于借助当年僧录司诬告蔡京案,进而开始的公考招录。

    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辅以有司正贰官主持的面试程序,将那些滞留在京的士子,录入开封府系统,让他们充当基层官吏。

    一开始,士子们扭扭捏捏,觉得有辱斯文,不愿参加。

    舆论对此也有意见。

    但随着朝廷下诏,规定经过公考招录的吏员,其身份不属‘吏’依然是‘士’。

    理由是——士大夫以道德立身,用经术立命!

    而公考,是以考试的方式,招录士人,为国效命,他们和开封府之间签的是雇佣契约。

    所以,这是征辟!

    与沿边的经略幕府征辟的士人一样。

    你能说,诸路经略征辟的士人是胥吏吗?

    当然不是!

    他们依然是士大夫!

    依旧可以参加科举,科举取得功名后,其授官磨勘,不仅仅与其他进士没有区别!

    他们之前在幕府中的任职经历,按照规定,是可以被计入磨勘的。

    所以,开封府所招录的士人,也应该和幕府幕僚们一样。

    在这个政策推出来后,在京士子们纷纷放下了最后一点纠结,踊跃参加开封府的公考招录。

    又能赚钱,又能增加履历,增长见识。

    同时在开封府做吏员的经历,在将来中进士后,还可以被计入磨勘胥吏,等于提前磨勘。

    于是,元祐元年开始,开封府和在京诸司的胥吏们的嚣张气焰,一下子就萎靡了起来,再不复往日的跋扈。

    有司官员,更是开始频繁找这些人的毛病,挑他们的刺,想方设法的想要将这些占着茅坑的胥吏驱逐出官府,腾出位置来,招录士人。

    毕竟,士大夫们天生就有爱人的能力!

    有好处,当然要优先给自己人。

    于是,到得如今,汴京城中的吏治可谓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种种弊政陋习,纷纷消失,风气也为之一变——倒不是招录进去的士子的道德水平,真就比胥吏们高多少。

    实在是士人要体面。

    许多事情,他们是拉不下那个脸去做的。

    而且,相比较过去的胥吏,招录进来的士人们,基本都做着科举的美梦。

    自然,没有人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何况,开封府给他们的俸禄,已经能养活他们。

    汴京城的变化,自然是瞒不过人的。

    不止是在京的大臣们,那些从地方入京的文武官员,也都为汴京城的吏治清明与有司办事的效率而惊叹。

    自然而然的,在朝野舆论中,对公考模式的赞誉与推崇也就越来越多。

    而当朝官家,从未掩饰过自己对这一他所发明和创造的‘公考’制度的赞许。

    这一次,鄢陵县的案子一出现在汴京新报上,很多人就都意识到了,这或许就是官家,想要借机将公考制度推行到整个开封府的契机!

    所以,张方平能想到这个一点也不叫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