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相互扶持的第二十七天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重生之贤妇不闲》全本免费阅读
“臣拙笨,求官家指点。”
“拙笨,朕看你一点也不笨,反而是太聪明了。”
崔恒想,他当时怎么回的,大抵又是一番谦辞。
但官家的话,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你笔下文章锋芒毕露,针砭时弊,处处直指要害,怎么,与朕面谈时却也会收敛锐意?”
不待他回答,官家便语带唏嘘地回答了刚才的问题:“因为你太傲,太直,笔锋之上,尽显铮铮野心与刺眼锋芒,年轻人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愿看到崔恒脸色煞白,官家摆袖坐回龙椅。
“但是。”官家语调一转。
“朕,偏偏欣赏你的这份倔强与傲气,崔恒,朕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要么,随波逐流;要么,你便一路挺直腰杆走下去,不许回头。”
他选择了继续走下去,于是从官家那接到青州密案的调令。
调查的案卷现在不定还在官家的书房好好收着,可那位友善可亲,嘱咐他说此案后续必要重启的官家,此刻却已驾鹤西去。
他的治国理念尚未实现,他暗中支持的变法也未曾成功,就这样抱憾而去。
他们最后一面,已是三年前。
官家,罪臣崔恒,愧负君恩,只能面向北地,俯首痛泣,遥寄悲思!
崔恒再度叩首,趔趄起身,从姜蓉那取走白布系上。
大行皇帝仙去,民间禁嫁娶享乐,一时间,青州街上,处处悬挂白幡白布,百姓们衣着也以灰褐棕青为主。
听闻丧信,姜蓉心中也万分怅然,官家待他们,确实和蔼可亲,闻融敦厚。他这一走,汴京的天,还不知要如何翻涌。
他们只得了官家薨逝的消息,却不知,这最后坐上皇位之人,究竟是谁?
姜蓉他们在青州的猜测不无道理,汴京现在,确实已乱成一锅粥。
早在官家病重时,几位皇子就因争权夺势斗得不可开交,可官家却偏偏不立太子,官家此举仿佛这给了那些皇子无尽的希望。
直到他病重垂危,喊来几位宰相与肱骨大臣,临终托孤,众人才知上位的是沈妃膝下的五皇子。
五皇子的上位,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聪明人如杨相早已发现,官家的这个决定,早有迹可循,五皇子身后有定国公府沈家,又有官家所器重的青年大臣蔡齐,崔恒,更别提沈妃选的另外两家伴读,也具都位高权重,不可小觑。
听闻发配到冀州的蔡齐已应诏回京,姜蓉觉得,他们可能也快了。
看着院中这亲手栽种的一草一木,她的心中万分不舍,但再不舍,他们也只得离开,她的大仇未报,死后有何颜面得见爹娘。
但现在,她看了眼儿子,汴京尚未来诏为崔恒平反前,他们还是好好过好眼前生活。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在休沐的时候便四处游览青州的山水风光,偶尔,也会去城中的瓦肆茶楼,体验一二青州的风土人情。
崔恒的调令告身在年后到来,被贬青州的第四年,他们终于等来了再度回京的机会。
而这个契机,竟是官家的仙去。
这一次,崔恒再回中书省,擢从三品中书侍郎。
若他接下来不犯大错,熬上几年,怕是平章事的职位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
姜蓉也才知道,崔恒这次起复如此容易,竟是因官家,不,大行皇帝早年所留圣旨。
原来,早在他们在庆州时,官家便暗中留下两封圣旨,一封给杨相,一封放皇城司备份。这封圣旨是崔恒的保命状,亦是他的登天梯。只待他去世,五皇子继位,杨相便需取出这封圣旨召回崔恒。
这封圣旨是官家对崔恒的信任,姜蓉觉得,于情于理,他们应当食毛践土,感激涕零才是。
可是,在她心中某个阴暗的角落,却陡然升起一股浸入骨髓的寒意。
官家,竟将他们多年后的轨迹算得一清二楚,那他们这曲折多舛的命运到底是运气使然,还是有人早有安排。
崔恒他,到底是为官家所信任,还是只是官家手上一块趁手的磨刀石呢?
她不敢深想,亦不能深想。
姜蓉想,没有答案了,一切的真相都随着官家的入土埋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现在的他们,只能抓住眼前抛出的好处,一步,一步,重新往上爬。
这次的离开,昭哥儿却万分不舍,他舍不得齐哥儿,舍不得柳师兄,舍不得夫子与山长,他有点不想去汴京。
姜蓉觉得,让孩子搬来搬去,确实对他不大好,于是她提出,等崔家的护卫丫鬟们过来,让他与外祖留在青州读书也行。
可是昭哥儿看了看他娘,坚定地摇摇头:“我更舍不得爹娘。”
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将他揽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