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相互扶持的第三十一天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重生之贤妇不闲》全本免费阅读 

    此言一出,满堂具静,众人皆朝崔恒望来。

    挤在人群中的姜蓉亦攥紧手心,焦灼地看向崔恒。可他却神态自若,不疾不徐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卷轴,姜蓉霎时只觉两耳嗡嗡,心脏都快从胸腔蹦出。

    不是说只仿密信,他怎么拿出圣旨来了?

    姜蓉暗抽一口凉气,这人,真是胆大包天,也不提前与她商量,官家笔迹,岂是那样好仿的!

    就在她脑中思绪翻涌之际,崔恒将手中卷轴徐徐展开。

    里面赫然是先帝在世时所留密旨。

    他将卷轴恭谨呈给官家与太后分辨,自己退回原位回道:“微臣十二年前曾奉先帝密旨前往青州调查不眠山一案,当时与微臣所去密卫,十去九不归,幸得皇城司指挥使高勘,江宁府知府唐之尧相救,微臣才得以侥幸逃脱。”

    “等官府援兵赶到,我们方知那不眠山上早已白骨累累,尸横遍野。后经仵作检验,那些白骨多为壮年男子,另有少数妇孺与老者,这些无辜丧命之人,可都是我大宋的普通百姓。”

    “胡扯,那与我们有何干系!”柏相不忿打断他的话。

    “让崔大人说完。”官家捏紧圣旨,少见地出声呵斥。

    崔恒朝官家行礼致谢后,方接着说道:“先帝初闻此案,大为震怒,下令我等严查此案。可当年因各种原因,大理寺查到前兵部侍郎身上时便被先帝喊停。”

    “这一点,想必大理寺的大人们都有印象。”

    见他言之凿凿,所说又与事实相互印证,此时,四周的大臣们也不禁低声嘀咕起来。

    崔恒并未理会同僚们的议论,他直视秦、柏两人,肃然道:“事后,先帝唤我至延和殿议事,告知我那时并非深究时机,此案日后择机定要重启,也是因此,先帝这才留下这道圣旨以备后患!”

    沈太后淡淡出声:“若此封圣旨确为官家亲笔,那此案重启便再无质疑余地。官家,让人将这道圣旨给卿家们看看。”

    官家扭头看了太后一眼,抿唇颔首。

    有内侍上前,将圣旨先后递给杨相、徐中丞、李侍郎、周太傅等人甄别。

    看着大臣摩挲细观那份圣旨,姜蓉目不转睛地望着崔恒,她喉间干涩,一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崔恒他,为何不让自己来仿。

    这份圣旨每传递一个人,姜蓉的心就随之咯噔狂跳,屏气慑息。

    她僵直着背,看着崔恒侃侃而谈,不时补上几句当时的细节,说得仿佛真的一般,后背不禁冷汗涔涔,汗毛直立。

    崔恒这厮,竟如此胆大妄为。

    几位重臣聚在一起低头议论几句,又迎着光仔细检查了下圣旨的细枝末节。最终做下决定,这行文风格笔锋笔触,连落笔时的停顿都与先帝的习惯极为相似,又兼有玉玺印章为证,他们认为,这份圣旨,应当属实。

    姜蓉把颤抖的手暗暗收拢在袖间,将快蹦出喉咙的心按回胸膛,方强作镇定地看着堂上继续争论。

    “是,先帝此举虽不能证明两位大人与不眠山案有关,但亦足以推翻此案已盖棺定论之观点,重启此案并非不尊先帝,反是践行先帝遗愿。”

    绕了一圈,重点又回到现有证据能否证明秦、柏两人与不眠山一案有关。

    秦太尉三十年前曾在青州任职,而柏相,当时也在江宁府任上。在时间与地点上,两人皆有充足的作案空间。

    大理寺将此案关联人证与账簿一一展示,秦、柏两人却绝口不肯承认。

    秦太尉痛哭流涕,神情悲怆,连呼冤枉:“还望官家与太后明秉,老臣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大理寺所呈证据压根无法证明老臣有谋判之嫌啊。捏造此等证据之人,实在是其心可诛。”

    “哦?果真?”高勘从堂后悄然走出。

    “两位大人莫要以为自己将手脚处理干净,此事便不存在。”

    说罢,他取出两封信在两人跟前一晃。

    虽他动作极快,但两人还是辨认出那陈旧的信纸上的熟悉字迹。

    怎么会!两人瞳孔一震,他们明明已将来往书信烧光。

    “你!”柏相讶然出声,却被秦太尉拉住。

    高勘并不理会两人,转身将信递给内侍。

    官家与太后沉默地看完两封书信,脸色愈发阴沉。

    “事到如今,两位爱卿还有何可辩?”沈太后正色斥问。

    “太后,冤枉啊。”两人齐齐跪拜喊冤。

    沈太后让人将书信递给朝臣辨别,这两封书信纸张泛黄,墨迹也略显晦暗,想来已年月已久。

    待众臣看完,太后又让人远远拿着信举在两人面前。

    此刻他们心中的震惊已难用言语形容。

    怎么会,怎么会这么像他们的笔迹,莫非,那些信在烧之前便被人调换?

    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