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建功(1)——名将粉碎机 第(5/7)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从唐朝开国以来,李世民一直马不停蹄,南征北战,驰骋于各个战场。唐初的统一战争,共有七次重要战役,李世民就独立指挥了四场战役,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也该让大唐的战神松口气,歇一歇了。

    第二,太子李建成主动争取。

    在后世眼中,大唐王朝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一直是个极其丑陋的角色。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兄弟二人,就是两个终日只知道游猎嬉戏,沉湎酒色的花花公子,一点本事没有: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资治通鉴》)

    意思是说,太子李建成性情松懈惰慢,喜欢饮酒,贪恋美色,酷爱打猎;齐王李元吉,经常横行不法,到处惹是生非。这兄弟二人,均不受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喜爱。在众多影视剧中,李建成的形象,也是相当负面、极不光彩的。他不仅阴险狡诈,而且好色贪功,完全就是一个不学无术,心胸狭窄的纨绔子弟。《新唐书》更是将他描写得极为不堪:

    资简驰,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

    那么,真实的李建成,是否真如各种史料所记述的那样不堪,那样荒淫好色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李建成是被泼了脏水的。如果他真的是那样一个庸碌无为,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怎么会稳居东宫数年之久!相反,他非但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还是一个文治武功相当出众的大唐储君。比如,最早的一个史料,是这样评价太子李建成:

    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大唐创业起居注》)

    在李渊从晋阳起兵一直到入主关中的过程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一直是父亲李渊的左膀右臂。李建成是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路军;李世民是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路军。起兵途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攻略西河郡、取霍邑、据守潼关、攻克长安,一路跟着父亲,从太原打到关中。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以太子的身份,多次率军击退突厥入侵。并且,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东征洛阳期间,李建成更是亲自领兵,讨平稽胡酋帅刘仚成部数万之众,斩首数百级,俘虏千余人,解除了李世民攻打洛阳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李建成在军事上,虽然不像二弟李世民,在战场上成就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绝不是一个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

    李建成是一个性情宽厚、仁慈的太子,他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君王继承人。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身为储君的李建成,便常年留守长安,协助父皇处理政务,很少领兵出战。因此,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与征战四方,军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相比,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似乎并不怎么光彩夺目。

    在唐高祖李渊心目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个人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李建成是国本,是一国储君。虽然,他也是一个很会打仗的将军。但是,一旦成为太子,李渊就坚决不让他轻易领兵打仗,让他坐镇长安。

    许久没有领兵出战的太子李建成,这次为什么一反常态,主动请缨出征河北呢?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这个时候,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兄弟关系,明显出现了裂痕,令李建成惴惴不安。

    从唐朝建国之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似乎就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坐镇京师,一个外出征战。表面看起来,这种分工,好像甚是合理。然而,久而久之,这种分工,就出问题了。

    随着李世民在军事上建立了无人比肩的丰功伟业,他的权势也在日益扩大,这让李建成愈发不安。特别是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攻克洛阳,破郑灭夏,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加号“天策上将”,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当时,在大唐国内,李世民的地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功盖天下,威震四海,自然而然,对大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这位纵横天下,震破群雄的大唐军神,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一个秦王,他有了更大的目标,君临天下,成为大唐之主。这样一来,就为日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反目,也为玄武门之变的人伦惨剧,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与此同时,对于李世民日益扩张的权势地位,以及昭然若揭的夺嫡野心,李建成也是看在眼里。现在的李世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二郎了,而是一枚威胁自己太子之位的“定时炸弹”。所以,李建成必须要有所行动,压制住李世民的势头。请缨出征河北平叛,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世人皆知,秦王李世民用兵如神,翦灭群雄,以神武定四方,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可以说,李世民是举世公认的战神。因此,李建成请缨出征河北,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