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赤染兰香》 

    翌日,北都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光复庆典仪式,街道上舞龙舞狮、鞭炮齐鸣,城中的老百姓皆欢欣鼓舞,无论男女老少都激动落泪。那夜北都城甚至没有宵禁,彻夜灯火通明。

    之前,被异族奴役了整整十年的北都百姓,过着的是苦不堪言的日子。如今,属于自己的家园又回来了,终于不用再过那种毫无希望、毫无尊严的日子,每个人的心中自然甘之如饴。

    北都城的百姓给了骁扬军最高礼遇,美酒、美食、鲜花源源不断送到军营中。有的来送东西的老人家都已过了古稀之年,有的老者行动不便但还是拖着病躯来了军营,他们就是想看看救他们于水火的恩人。

    看着那一双双真诚感激的眼睛,十二将星出征后第一次落泪了,那是感动的泪,自豪的泪,幸福的泪。只是当时这十二人还不知,日后他们会创造更多的胜利和辉煌。

    叶阳晨心里别样激动,几度偷偷地湿润了眼眶。如果说临昌之战是救国于水火,那么北都之战就成功挽回了国人的尊严,两战一样重要,却意义不同。

    按照臣子之责,叶阳晨第一时间将北都光复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送回临昌。

    献帝阅过札子得知北都克复的消息后大悦,金殿之上当即封叶阳晨为“镇国将军”,官升三品。

    仗是将士们打的,功劳确实皇上的,满朝大臣皆对献帝歌功颂德。众人阿谀奉承之下,献帝已经飘飘然,他甚至认为自己的治国能力已远超自己的父皇,毕竟北都城是在父亲项靖手中丢的,而在自己的手中拿回来的。他甚至觉得自己的功绩已可以比肩丰国太祖,毕竟他已经把丰国的疆域恢复到丰国建国时的状态。如果不是几个清醒的文臣劝阻拦着,献帝甚至还想去泰山封禅。

    项桓好大喜功地对大臣宣布,将会近日迁都回北都城。虽然临昌风景如画,住起来更觉舒适,可迁回北都的意义毕竟不一样,献帝项桓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才能胜于父亲顺帝。

    众朝臣听后都频频皱眉,他们偏安在临昌州已久,贪图安逸享受业已成为习惯,并不想再回到北都城。何况临昌离蒙古军对更远一些,相较于北都就更为安全。

    当时的整个丰国,可以说是文不思政、武不论战,文官武将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更是漠不关心。要不是每当丰国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有些仰望星辰的忠臣忧心国家命运,也总有几个人为国家前途挺身而出,那么想必丰国早已亡国。可细想此事,仅凭借几个忠臣就能挽救一个国家,既是幸运的,也是可悲的。

    叶阳晨得知皇上要迁都,也觉得此时不合时宜。现在北都城刚刚回归,都城防卫力量相对薄弱。况且敌军离北都城也不过几百里,大有去而复返的可能。但是叶阳晨既已收到了皇上的圣旨,也只好等着迎接君主。

    既然丰国要重新定都,那么京城的防卫便是第一位的了。叶阳晨本想慢慢计划的,但现在皇上要尽快“回銮”,留给他安防的时间便不多了。

    不过,皇上的迁都行为倒是一下子提醒了叶阳晨,一味的防御,不如以攻为守,他想最好趁那海立足未稳,乘胜追击夺回北都城的“门户”——平朔九州,到那时候平朔九州便成了京城的天然屏障,定可保京城安全于万一。

    在接下来二十多天里,叶阳晨昼夜不息,一直在加紧制定夺回平朔九州的方案,他坚信献帝也会赞同自己迅速拿回平朔九州。而平朔九州东西横跨千里,这一次绝不是兵不血刃了就能拿下的了。

    献帝到北都那天,城里搞了一个入城仪式。那天,不明所以的老百姓夹道欢呼,热泪盈眶,他们把这亘古之功大部分归咎于献帝的雄才伟略。迁都的效果满满,这正中献帝下怀,进城时他的脸上一直洋洋得意,笑不拢嘴。

    那时,叶阳晨的果敢勇毅还没有名扬四海,在百姓心中,他取得的战果不过是皇上知人善用罢了。更有甚者,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哪怕是一方的父母官,还不知有叶阳晨这个人。

    献帝看见百姓如此爱戴自己,内心也是充满自豪,那算是项桓人生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晚上,慕瑶去到叶阳晨住的院子,她想找阳晨说说话。

    叶阳晨有点惊讶,“这么晚了,还不准备睡吗?”

    “阳晨,今天你心里有没有一丝失落?”

    “什么事情失落?没有啊。”

    慕瑶轻眨了眨眼,“可是我为你不平,骁扬军的军功好像都被皇上抢走了。”

    “人家毕竟是皇上嘛,后世的史书上都会这么记载的,估计会这样说,献帝雄才大略夺回北都城。”

    慕瑶嘟嘟着嘴,“皇上怎么了?还不是半个昏君。若不是我夫君步步为营、力挽狂澜,又怎会有今日北都城光复?”

    慕瑶骂皇上是个昏君,叶阳晨心里也深以为然,甚至未觉得有任何不妥。彼时叶阳晨虽已入仕为官,但他骨子里依旧是那个桀骜不驯、睥睨天下的少年英雄,所以对慕瑶的出言大不敬并未在意。他们那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