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朝廷征兵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女商崛起》 

    北疆乃苦寒之地,那边的游牧民族最是悍勇,相比较处在中原的大魏而言,他们的地理位置是不占优势的。每到冬季就会出现物资缺乏的情况,所以他们就会越过边境线抢掠大魏百姓们的物资。

    近几年来蛮夷外族野心勃勃,侵扰不断,凉州的百姓苦不堪言。当地的官员每年都呈上奏折请求皇帝出兵保护,承德皇帝并没有无视他们的请求,可国家兵力不足,每年派过去的几千几万援兵只能起到帮助作用,并不能震慑外族。

    双方都没有必战的决心,战事也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承德皇帝声音微微发沉:“朕接到边关急报,北疆蛮夷号称有二十万联军,对凉州虎视眈眈,众位爱卿有何意见?”

    凉州是大魏与北疆的边界,凉州一旦被攻破,敌人的铁骑便能趁势南下,长驱直入攻进中原。

    朝臣的心中也有几分不安,君心难测,陛下这意思是打还是不打?

    如果凉州有失,大好河山被敌人肆意践踏,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担?陛下的怒火谁来平息?

    兵部尚书孟松良出列:“陛下,凉州乃我朝要地,蛮夷威胁不容忽视,如今他们号称拥有二十万联军,若是凉州的防线被攻破,下一步必是入侵中原,臣以为应当早作准备为好。”

    “陛下,蛮夷小国可能已经暗地结盟意图攻击凉州,以往几次掠抢应该是在试探我方的兵力,臣认为,可调遣益州的兵去援驰凉州。”

    “远水解不了近渴,陛下若是把益州的兵调走,益州又该当如何?”

    户部尚书:“陛下,国库尚不充盈,臣认为不宜与那蛮夷大动干戈,陛上只需派骁骑军两万精英战士前去支援,其余的士兵全部留守在凉州护住百姓安全即可。”

    罗振海:“哼!出兵支援,你说的到轻巧,只派出我骑军两万将士如何抵挡得住二十万外敌的侵袭?”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拼的就是人强马壮,两人兵马相差如此悬殊,何谈能打胜仗?

    臣子们有各自的立场,在朝堂上争执不下。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站了出来:“陛下,凉州问题迫在眉睫,需委派得力干将前去压阵才能保护边关安宁,臣以为应当立刻征兵增援……”孟松良分析完利弊:“陛下,此次镇压蛮夷,我朝兵力不可低于二十万,需得举全国之力征兵方可。”

    士兵不够,那就征兵。

    大臣们出谋划策,君臣之间经过再三讨论,最后兵部提交的征兵计划。此次征兵面向全国,共计二十七万。其中骑兵四万、步兵十万、弓弩手两万、炮手一万、盾牌手两万……

    承德皇帝御笔一批,由兵部下文到各州县,让各个州县的知府通知下去。

    *

    罗振海的军帐内,除了谢卓和田校尉,还有一个丁校尉也在。

    “人都来齐了,那本将长话短说,朝廷的征兵圣旨下来了,我们骁骑军要做相应的准备。”

    罗振海作为骁骑军的大将军,陛下已经把征兵这件事交由他和兵书尚书共同处理了。

    两人分地招兵,各自负责不同的地区,兵书尚书负责前往禹州、叙州、凉州征兵,罗振海负责青州、益州、幽州这三处。

    骁骑军是大魏的精英兵力,朝廷征兵共计二十七万,其中有一半要归纳到骁骑军旗下。

    罗振海:“朝廷的征兵的公文今日就能印制好,明日便会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各州县。圣上命令我们骁骑军前往益州、幽州、青州这三地征兵,人数不得少于十五万。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各位有何异议?”

    谢卓一听到青州,心思瞬间活络起来了,他主动请缨:“将军,末将认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征集到更多的兵力。”

    兵分三路,每一位将士各负责一个州县,三地同时进行,确实是方便又有效率。

    现在已经九月了,征兵必须要在十月底完成,要留出两个月的时间来把新兵训练,才能在十二月前赶往凉州御敌。

    罗振海点点头,采纳了谢卓的建议:“田校尉丁校尉,你们二人前往益州、幽州,谢副将你去往青州。”

    罗振海自己则留在京城统筹。

    田胜对这个安排倒是没有意见,丁思平心中有些不服气。

    丁思平在军中熬了十年,积攒了无数军功才升到校尉,谢卓这小子凭什么上来就当了副将,他自认为不比谢卓差。而现在,罗将军又将他指派到相对容易的青州,丁思平不服,凭什么把谢卓分到容易的地方。

    相比较青州而言,益州、幽州一带的路途崎岖,尤其是幽州人烟稀少,短时间内征兵怕是有不少的难度。

    罗振海看着丁思平:“你和田胜都是军中的老兵了,怎么好意思和新人计较?我知道益州、幽州的路途相对艰难,可谢副将年轻经验尚缺,我担心他出差错才把他派到青州,难道说你们也担不起前往益州、幽州征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