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王府世子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开盖子热气蒸腾,茶香四溢,轻轻一嗅有种让人心神安宁的感觉。
谢卓恭敬地行礼,“祖父,孙儿回来了。”
“坐吧。”
谢卓和他说了剿匪的情况和宫里的赏赐。
谢和山听说承德皇帝的只夸奖了孙子的剿匪功绩,并未说别的后才放下心来,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一开始谢和山还担忧,谢卓回京不知道会对京中的局势造成什么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立太子的当口上,谢家绝不能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将全家置身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你知道我为何要将你送进骁骑军吗?”
“孙儿知道。”
贵族世家手上的的权利,一直是皇权路上的绊脚石。
谢和山满意的点点头。
在朝堂上沉浮数十年,还亲历过夺嫡事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有些事情一旦与皇权沾上关系,就会变得意味不同。
当年谢卓出生时,皇宫里还未生出皇子,为了避免皇帝多疑对谢卓起杀心,他忍痛以谢卓身子弱为由送去外地养病。所以,谢卓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山上养着,直到四年后皇宫里陆续生出了皇子公主,谢和山才敢把人接回来。
人接回来后,过了几年宫里又要为皇子挑侍读,谢卓亲王之子的身份自然成了首位人选。谢和山再次面临选择,没办法,他只能再次把孙儿送走,让他去离京城几百里外的青州求学。
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才导致了谢卓年少老成性格。
如今谢卓已经长大,皇子们也已长大,而承德皇帝也有四十多岁,朝中隐隐有了要皇帝早日立储的风声。谁也不知道太子的名头会落在哪个皇子身上,远离夺嫡的核心圈子,明哲保身才是上上之选,这也是谢和山着急把谢卓送入军营的原因。
小心驶得万年船。
近几年来,皇帝对世家贵族的势力愈发忌惮。
谢家作为如今的世族的代表人物,尤其是谢和山,他曾经无比接近过那个位置,此时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纵观历史,王朝一直在更迭,而世家却能 矗立千年不倒。是因为世族们为了维持自身的地位,一直在招揽大量读书人作为幕僚,并想方设法的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通过姻亲血缘关系相互扶持,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一代传一代,周而复始。
世家的底蕴是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他们主体为读书人,数量庞大,自称是名门望族,掌握着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世家的影响力越大,皇权的影响力就越小。
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对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感到厌恶。为何寒门难出贵子?因为世家贵族在知识文化方面,几乎做到了垄断。
世族公子在学习君子六艺,寒门学子却在担忧自己交不起束脩。
得不到好的文化教育,买不起四书五经,笔墨纸砚又属于贵重的消耗品,百姓们根本承担不起。能够进入学堂读书的学生家里多少是有些资产的,因为真正的贫民压根就买不起书本,他们连踏入学堂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种条件下,寒门学子想出人头地,走向上流社会简直难如登天。
寒门学子的诗词念得再好,书法练的再工整,写不出好的策论依旧是白搭。
策论题目与国家社会、经济、军事、民生风气息息相关,主考官会根据当下的国情随机出题,考验的是考生们知识是否博学,应变能力是否灵活,是否具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之外,考生满还需要努力揣摩主考官的心思,只有文章对了考官的胃口,才有机会高中上榜。然而,每个考官都有自己的喜好,哪怕你文采斐然,但文章风格不符合主考官的喜好和行文要求也不行。
科举之路看似是宽阔的,其实也是狭窄的。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就是金榜题名的这一天。然而没有朝廷的人脉、没有大儒的教导、没有渠道了解时事,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块蛋糕就那么大,名门世族将所有名额都占满,哪里还轮得到寒门子弟的头上?
那寒门还能出贵子吗?
能,但是极少。
能在这种情况下出头的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只有实力运气都到位的天选之子才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心腹,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与世族分庭抗礼。
皇帝为了遏制世族继续壮大下去,鼓励天下学子读书上进,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殿试取士的方式来吸纳人才,选拔官员,凝聚天下所有寒门学子的力量以此来减少世族的威胁。
同时,随着皇权的巩固,世家大族的声望势必要背削弱。
“世族渐微,寒门必将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