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胆一会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徐振英在北伐的路上也一直在反省。
她想过,造反的路上或许会有伙伴,或许也会有背叛,她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她自然可以用旁观者的角度,冷漠无情的推动世界线的进程。
可是,江永康的背叛,还是让她心如刀绞。
她不知道那一晚江永康是怎么放走李招娣的,可是事到如今,她想起来也许是当时自己的摇摆不定,让江永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推动自己造反。
但不可否认的是江永康拿捏自己对李招娣的感情,利用自己和他一起造反这个事实。
这么多年,江永康只字不提,他到底是怎么能够守住这些秘密?
她当年为了李招娣之死如此痛苦,可江永康却一面安慰,一面冷眼旁观。
这让徐振英心里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即使她现在表面看上去是掌握大权,无限风光,可是依然会有人利用她,夹带私货。
就如当初的胡维,如今日的江永康。
徐振英并没有就这么离开,她临走之际,曾吩咐张秋蝉,若江永康有任何异动,可以先斩后奏——
于是,她发现自己更为虚伪和绝情的一面。
她一面觉得江永康无情,可自己同样无情。
原来在自己心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舍弃的。
自己当真成了权力的奴隶了吗?
自己当真变成一个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了吗?
徐振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扰,这一路也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一个结果。
徐振英从凤翔府的东面绕到北境,自然而然就避不开忻州。
徐振英人还在路上,北境和谈的事情却已经在忻州传得满城风雨。
忻州知府自从偷摸从报纸上看到徐振英要和赵毅谈判的事情,就觉得不好。
从地图上来看,徐振英不可能从汴京城而过,那么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借道忻州。
也就是说,他的忻州是必经之路。
当年先帝为了遏制地方武备力量,因此每个州府的守卫编制最多也就是一万。
而忻州靠近北方,前有汴京城,后有北境,守卫自然松懈。
这两年大周朝更是战乱频频,因此忻州原本五千的编制也缩水成了两千。
“这要是徐振英来了,咱们当真是无处可躲啊!”知府霍争已然从报纸上推断出了忻州的结局,此刻唉声叹气,一脸愁容。
幕僚凑上前来,“知府,徐振英一定会从我们忻州借道,到时候如果咱们不杀她,难免被陛下扣上一个通敌卖国纵敌逃脱的罪名。可如果杀她,那也是自取灭亡。”
霍知府恍然道:“没错,我们若是让徐振英从忻州活着走出去,朝廷怕是饶不了我!周师爷,难不成我们真要投诚?”
那幕僚笑得苦涩:“府君大人看我们可还有其他出路?徐振英北上和谈,若和谈成功,那赵毅将军肯定会投诚,北境和忻州唇齿相依,北境成了徐振英的囊中之物,难道我们忻州还能独善其身吗。”
霍知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说道:“可若是他们和谈不成功呢?”
“和谈不成功肯定要打仗!到时候金州府的士兵还是要从忻州借道,忻州会沦为一片战火。与其那个时候投诚,还不如现在投诚,这样还更有诚意!”
霍知府绝望哀叹:“天要绝我!”
幕僚只好安慰道:“大人,大周朝气运已尽,绝非你我之力能够力挽狂澜。更何况金州府那位,虽是女流之辈,却有经天纬地之才,大人不是痛恨大周官场风气,总说想要做些实事却束手束脚,如今可是天大的机会啊!若是府君大人主动献城,加上您多年的官声,有很大希望能留任此处!”
那幕僚继续把自己听说的情况如竹筒倒豆子般说着:“而且据说金州府那边算学水平大大领先周朝,更是提倡求真务实的风气,府君大人不是钟情算学吗?刚好那边还有个方致先生,不是府君引为知己之人吗?退一万步说,府君若是不能为官,却也能做个算学大家,岂不美哉?”
霍知府隐约听说过金州府那边的情况,也知道投诚的官员通过考核以后基本都会有个好前程,这思来想去,还是舍弃了对大周朝的不舍。
“师爷说得对,大周朝的覆灭非一日之功,大厦将倾,你我也不能力挽狂澜。更何况为了避免忻州成为战火之所,也为了忻州几十万百姓……”霍知府似乎有些羞愧,却最终还是下了决定,“索性就投诚吧!”
那师爷明显面色一喜,“府君大人既然决定投诚,不如我们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一些。咱们提前插上金州府的旗帜,再派些人去半道上接殿下入城,如此一来,殿下也能记住我们。”
霍知府有些拿不准主意,“这样…会不会显得太谄媚了一些?我听说徐振英不喜官员劳民伤财,我恐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