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龙津桥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天色微明,陆琼便到院子收好晒干的夏枯草,装了足足有两筐,搁到墙角放好,转身便去灶房起火烧饭。www.czyefang.cc

    早食吃的是稀粥,她还顺手带上几个鸡蛋在路上吃,毕竟牛车慢,要不是带着东西她就走路去了。

    进城的车不少,一趟共要付十文,陆琼也爽快给了,倒是陆萱心疼钱。

    陆琼见状安慰她:“这钱是必须要花的,省不了,日后进城摆摊了还不是天天要花二十文。”

    不说这话还好,一解释陆萱更心疼,想到每日要花钱在路上,她就难受。

    沿着乡道行驶一段路便见到高高城墙。南熏门被围得水泄不通,车夫把牛车停在城外等人来卸货,她们也从车上跳下来。

    陆琼也是这回出门才知道,百姓跨州过府要去官府申请“公验”,商□□送货物还需交税,像她们这种普通百姓,则可以随意进出外城,也怪不得人人都说进城好。

    随后她们也加入过城门的队伍,守门管例行检查,陆琼向他解释进城目的并给“过税”,便可通过城门。

    陆琼自知是见过世面的,但在上元村待久了,来到汴京还是被这繁华盛景惊艳到。

    陆萱就更不用说,眼睛瞪大,脸上写满了震撼二字,说话都不利索:“阿姐,这也太大了……这屋子好高,那座桥都比我们家院子宽。”

    她这话可不夸张,这桥上两边摆满了摊位,中间还留着宽敞的大道,就是车队通行也能畅通无阻。

    汴京人口稠密,水运便利,手工业和农业高度发达,城内商作也数不胜数,果子行、纱行、书行、铺翠作、漆作、香料行……

    各式各样的摊位也聚了不少人,若不是还要卖药材,陆琼也想停下去凑热闹。

    到了北巷便见着气派的建筑,外头金楠木高门上挂了大牌匾,用大漆描绘出“济世堂”三个大字。

    与外观不同内里简洁隽秀,入门便能闻到一股浓郁草药香,安放着紫檀木雕花长柜,身穿青衣的学徒正在拨弄算盘记录账本,郎中则坐在右方诊桌前为患者把脉。

    “右寸细而无力,肺经气分太虚……”

    陆琼径直走向学徒,问他夏枯草价钱如何。

    学徒放下手中的笔,走过来拨弄筐里的夏枯草,拿出一根看成色:“小娘子,今儿这夏枯草瞧着真不错,能多给一成。”

    最终济世堂的学徒给了十一文一斤的价钱。陆琼背的竹筐里差不多有八斤,陆萱那筐也有六斤多,一共卖了一百六十五文。

    并不算多,毕竟汴京人一日收入便有近百文,而她们这些药就采了好几日,不过也算是有了摆摊的起步资金。

    这么想着,她心里也有些美,说不准盘铺子的事很快也能有着落。

    城内最受欢迎的熟水是紫苏饮,就算是新来摆摊也能有不少食客光顾,毕竟夏日饮紫苏可是潮流,若是味道好那还能留住不少客人。

    陆琼也打算先卖紫苏饮,紫苏山脚下有现成的,能省不少钱,其余的糖霜、甘草、陈皮、香橼就得到店铺里买,正好今儿到汴京一并买了。

    出了济世堂,她还跟人打听价钱低的药铺,把剩下的钱袋藏到里衣,便跟着陆萱穿梭在巷子里。

    这药铺偏小还夹在两间成衣铺中,老旧的木式牌匾写着“杏林药铺”,内里只设有一个台柜,老人家坐在其间手里捧着本书,银眉鹤发,精神矍铄。

    见人来了,神气得很,头也不抬一下。

    陆琼以为他是听不见:“劳烦老人家称四两陈皮、六两甘草。”

    一两陈皮一两金,越老越值钱。不过她只买普通陈皮,一两不过三文钱,甘草也只要一文钱。药铺平时收药都是成斤成斤收,除去加工费还能赚不少。

    老叟这才放下书来,到药柜娴熟拉出一抽屉,左手抓了几把泛黑陈皮到戥子称,讲究快准狠,一抓便是四两,不多不少。

    陆琼心里连连赞叹,还没看清呢这药就抓好了,老人家这功底也太好了,没个十几年肯定摸不到功夫。

    他抽出两张药纸叠放在桌上,陈皮都倒在上头,撂成方形,拉住药纸一角向上折,左边的角也往右叠,往下一抽成了漏斗状,很快就折成药包。

    甘草也如法炮制,最后用细麻绳绑好,都摆在一起:“二十文。”

    这是附上了药纸钱、麻绳钱,陆琼不由得摇头,汴京处处都要花钱,也只能忍痛掏出钱袋。

    朱雀门往西通向新门瓦子,过龙津桥便是街巷中心,虽比不得位居全城中心的州桥夜市,如今也是人满为患。

    街巷两边赵家瓠羹店、钱家酥蜜店、孙家京果铺、李家豆儿水,香味四溢。

    陆萱也开始发愁,阿姐见到铺子就走不动,为了香饮子一下就花去几十文,要是再买上一斤糖霜,她们这钱就快要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