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北宋的将与相——必然失败的王安石变法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面选出来一种人当主管的话,对另一种人还有活下去的可能么?

    我这为钱愁的要死要活的,新主管告诉我你不用加班,加班也没钱,赶紧回家陪老婆孩子去。

    挣多少钱都没有家庭重要啊。

    这话说得,弄死他的心都有啊。

    换而言之,你成天乐呵的上班,突然新主管告诉你,你不能这么成天吊儿郎当的,你得努力奋斗拼搏啊。

    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你现在就得多努力了。

    来,这些工作都是你的,加加班,钱少不了你的,经验更重要。

    我去你丫的!

    王安石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地方的是,他就是公司主管,这个人需要钱,他就以利诱之。

    那个人不需要钱但是颇有几分才华,那就折服他,让他出力。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法。

    王安石的才华面对这种一州之地的时候,他没有任何问题,毕竟现在的一州又不是当年汉末十三州的一州。

    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可当他上位之后,王安石变法启动的那一刻,他的地位变了,那么他下面的人也就变了。

    老总还是那个老总,主管已经不是那个主管了,对于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是他的这种态度。

    当我们明白了这两点之后,再去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动机说白了就是两点,一是富国强兵,二是摧制兼并。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宋朝正处在封建王朝的拐点,玩的好了就是从主农耕变成主贸易,这是过渡阶段。

    同时财力和物力比唐朝雄厚得多,这一点宋朝的富庶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可就算是如此,比唐朝多得多的赋税收入,却被庞大的官僚军事机构吞食罄尽,甚至都到了入不敷出,财政赤字的地步了。

    这就是所谓积贫!

    加上在与辽、西夏的对峙中,经常被动挨打,这就是所谓积弱。

    所以王安石的变法是想要从根子上改变这两点,富国强兵从而改变贫弱,最后达到一统天下。

    这事儿好不好?

    好!

    而抑制兼并....他肯定是想要抑制兼并的,但是最后的结果,的确不是那么回事了。

    之前说过了,他王安石的变法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儿,开源!

    开源是什么,实行免役法和青苗法!

    什么叫做实行免役法和青苗法,就是给朝廷增加两笔收入而已。

    一笔叫役钱,另一笔叫青苗钱。

    在宋一朝,州县衙门公吏和乡里基层政权头目,按照规定,基本上由乡村上三等户轮流差充。

    这就是所谓的治理国家靠地方土绅,或者再往前倒腾倒腾叫做门阀,再挪一挪叫做世家。

    差役本质上是乡村上三等户的特权和肥缺,虽然也有些许倒霉催的因为当上了这玩意直接被干的破产了。

    但毕竟主流还是很肥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都算是特例的事情,让王安石找到了把柄和理由。

    他以有些民户因当差服役而赔钱破产,役法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为理由,直接对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说到底,收钱!

    就是收钱!

    王安石等人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上三等户分八等纳役钱,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并且明令各地也依此原则分摊役钱。

    这么一来,没问题,毕竟这个东西本身就和那些贫苦人家没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缴纳钱的时候,自然是上三户交钱,下等户不需要交钱了。

    可这件事情真正到了地方上的时候,立刻就不同了,而这个不同还不是因为他王安石下面有人捣鬼,也不是因为司马光的保守派毁他。

    是单纯的王安石自己玩脱了。

    据《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六冯山奏中可以看得出来,免役令前后共发布了四道。

    后面那三道的原文我们已经是找不到了,但是可以从诸多奏疏之中看出来那都是什么玩意。

    首先,这四道是在半年之内接连出现的,半年之内频繁的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急躁的事情。

    而这种事情,其实和王安石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他就是一个很果断的家伙,说做就做,但不修边幅也能够看得出来,这家伙不抠细节,所以一出现什么问题,立刻就要更改。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没问题,是好事儿,不拖延。

    但是对于一个朝廷来说,三天两头改政策,这玩意谁受得了,而且为什么改政策。

    因为之前的有漏洞,漏洞带来了什么?

    给那些有心有力之人来到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和利益啊。

    而且你放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