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不计成本的偶遇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见周启仁看了一眼伊梅的背影,徐玛丽笑道,“能者多劳嘛,我觉得还能多挑一些担子。”

    周启仁立刻大笑:“事实上,我也认为你的担子太轻了,香江那边周彩蕴已经进行登月计划了,不过鸡蛋不能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打算在南洋这边也搞个炎黄航天中心,建立一个月球基地,以后你可能要通宵加班了”

    凤凰公司成立之初就立项了“人类登月计划”。再过十年美苏也有“登月计划”,按照实力发展将会被米国抢先实现了。

    米国登月成功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是为了合众国,阿姆斯特朗他们并没有插一面代表人类的旗子,而是插的星条旗。

    如果毛熊国当年也登月成功了,插的也必然是镰刀锤子旗,可惜后来毛熊国没了。

    对后世的人类社会及其秩序,登月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任何现在就要做的必要。

    后来米国霸权受到冲击的时候,如果米国投入巨大的资金到难以快速回收的太空项目,它的经济地位很可能就会被虎视眈眈的其他国家赶超。

    这是由太空项目高风险高成本低回报(基本没有回收)的特性决定的。如果认为没有必要,就尽量不做或者现在不做,这是一个不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的行动准则。

    炎黄联盟没有这个顾虑,只要自己的能力允许,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有了大量下线做分机,现在的智脑就是一个超级终端,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徐玛丽举着红酒轻抿了一口压压惊,“在月球背面建立基地生产什么?”

    周启仁解析道:“利用月球背面的水冰和超低温生产金属氢。”

    徐玛丽放下酒杯,不解道:“大费周章去月球建基地就是为了金属氢?在地球直接生产不更方便吗?”

    周启仁无奈笑道:“罗西已经在建造一个新的实验室,一个具备制造金属氢能力的实验室,只能小批量生产。如果量产需要强大的制冷和压缩工艺,生产成本太高了。”

    金属氢作为未来的一种高密度、高储能材料,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量物质。

    经过智脑的多次推算,罗西也只能小批量制造出以金属形态存在的氢。

    在超低温超高压下得到稳定的金属氢在室温也超导能力。

    早在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就预言,在一定的高压下,任何绝缘体都能变成导电的金属,不同材料转变成导电金属所需的压力不同。

    金属氢指的是液态或固态氢在超高压下变成的导电体,由于导电是金属的特性,故称为“金属氢”。

    成功产生金属氢,不仅意味着这是一种全新的高密度、高储能材料,而且会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

    金属氢转化为氢分子时,会释放出大量热能,它是一种突破性的火箭燃料。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星的核心就是由金属氢这类物质组成的。不过,金属氢最吸引人的性能是室温超导能力——它允许电流在不损失任何能量的情况下流动。

    基于所有这些原因,一项实验如果成功产生了金属氢,那将是轰动科学界的大事件,只要公布金属氢的制造工艺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尽管潜力诱人,但制造出金属氢其过程艰难而曲折。

    先说说氢的独特特性。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但同时也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由一个单电子组成的氢,与锂、钠、钾这类碱性金属一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锂、钠、钾这三种元素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地球上,且能够导电。

    而氢通常以气体形式存在,要想把它变成一种金属,必须让每个氢原子核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电子变得“不受位置限制”,也就是说,让它们可以在原子周围自由移动,从而产生导电能力。

    要让氢像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邻居表现得一样,关键是超低温加超大的压力。

    在超低温和极大的压力下,氢分子间的距离将变得很近很近,迫使本来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变成穿梭在整个高压态氢块中的自由电子。这样的氢块将表现出金属的性质——固态、坚硬、有颜色和具有导电性。

    要做到这一点,在地球环境需要近400千兆帕斯卡(ga)的压力,即大气压的400万倍,相当于一枚小小针头上要承受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重量。至少在普通实验室里实现这样大的压力是很有挑战性的。事实上,施加超过100ga的压力,就很少人能够做到。

    由罗西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开始是在被称为“金刚石铁砧”的材料上为氢样品施压。“金刚石铁砧”实际上是一对超锐利的金刚石,它的尖端十分细小,大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

    虽然很小,但可在这些尖端之间捕获一些氢分子。接下来,他们设法将两个金刚石铁砧推挤到一起,挤压它们中间的这些氢分子。最终,在弄坏了15对金刚石铁砧后,终于设法将尖头之间的压力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