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第 123 章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家玉的臂弯里。

    两个人相携走回来,吴博笑道:“你们两个女生这么亲密,难道让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自己玩儿?”

    吴雨桐很凑趣,上前搭着田晓伟的胳膊,也学着唐家玉傅青青绕场走一圈,引来满场大笑。

    当天晚上,节目组一起吃了顿晚饭,让嘉宾们更加熟悉些。唐家玉只留了田小葵陪着,李斌则陪着田雯雯和小西瓜出去找小吃街逛街玩儿去了。

    西北的美食的特点就是丰富多样的面食、土豆制品,还有风味极佳的牛羊肉。一顿饭吃下来,嘉宾和节目组也更加熟悉融洽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三点半就起床,摸黑上车直接出发。

    车子驶出银城,一路向南,黑暗中,看不清道路两边的景色,出发不久,车上的大多数人就打起了瞌睡。

    唐家玉却没有睡,她倚在座位上,望着黑黢黢的车外,其他人看不到,她却能够看到,道路两旁的绿色建筑物逐渐减少,随之减少的,还有绿色。

    等到天色渐亮,摄制组的车队也来到了北原县县城。

    天刚放亮,早餐店门前的大锅里却已经热气蒸腾。提前联系好的向导白老师就在一家早餐店门口等着他们。

    大家在几张矮桌旁坐下来,店家很快给端上来一碗碗丰富的羊杂汤,还有一盘子油香、馓子。

    田晓伟笑着吆喝一声:“这早餐够硬实的。”

    向导白老师五十多岁,偏瘦的脸上堆满了笑:“西北的饭食,像我们西北的人,实诚的很。”

    傅青青今天也换了一身方便活动的运动衣,看着清瘦白皙的娇娇女儿,吃起西北饭食却毫不打怵,还小声给唐家玉介绍,这里的羊肉是全国最好吃的,羊杂碎也是,特别是羊杂碎里的面肺子,特别好吃。

    还教唐家玉,一定要淋一些油辣子,要有这个辣味儿激着,香气才更醇正。

    唐家玉不太能吃辣,但还是依着她的建议,加了一小勺油辣子。

    略微搅拌之后,夹了一块白色的面肺子送进嘴里,竟然没有多少膻味儿,而且,面肺子的口感不太像肉了,有一点面食的感觉,又比普通面食劲道些,很独特,很好吃。

    不知不觉,一大碗羊杂碎就吃完了,还吃了半个馓子和一只油香。

    向导王老师看着两个清清秀秀娇娇气气的女孩子也吃了不少,笑容更浓了些:“咱们这的羊肉最养人,女娃子多吃点儿,补得很。”

    傅青青自然地和王老师攀谈起来,经过聊天得知,王老师原来在北原县中学当老师,后来调进县文化馆工作。因为个人爱好和工作需要,他从不到三十岁,就在宁南山区转悠采风、摄影、考察古遗址……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汽车,他是真正走遍了宁南山区的每一道沟梁的,几乎每个村子他都落过脚吃过饭,都能有几个叫得上名字的乡党。

    吃过早饭,车队重新出发,王老师就和嘉宾们坐到了一辆中巴车上。王老师把他车上的几本影集拿过来,给大家传看。

    影集中放的照片,最开始还是黑白照,后来的彩色照片,再到后边的,就是数字化照片了。

    曾经的宁南山区是真的穷,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十年九旱,特别缺水,曾经还被世界粮食署定义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不用王老师介绍太多,看照片就能直观地看到,那个时候的宁南山区是真的苦、真的穷。

    王老师搓把脸,脸上带了笑:“要说如今,最大的变化就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吃上了自来水。比起从前,已经好得多了。”

    之后,摄制组跟着向导王老师,来到了当年非常著名的一个穷苦村子。

    如今,这里的居民已经搬迁到有水源的新村居住,原来的村落只剩下了一个个废弃的土坯房框子和一口口废弃的窑洞。

    王老师介绍,这样的房子和窑洞,十年前一直有人居住,直到村民们搬迁离开,这里才被废弃了。

    单单从那一个个坍塌得仅剩房框子的土坯墙,还有一口口废弃窑洞,就不难看出,当时的生活多苦。狭小的居住环境,干旱的土地,遥不可及的水源……据说,当时村里吃水,要用牛车走十几里路去沟外拉,没有牛车的人,就只能用人去背、去扛。

    如今,这里人员迁出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坡上沟底陆续绿化,种了树苗,最早一批种下的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大树。

    见证过历史上的穷苦之后,摄制组又驱车到了移民搬迁的新村。新村里发展了养殖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当嘉宾们走进漂亮又有特色的窑洞旅馆,看见曾经狭窄逼仄的土窑洞里,如今也被建成了颇为现代化的酒店房间,一个个只觉得不可思议,同样是窑洞,同样的一批人,曾经穷苦的历史已经成了昨天,他们正用自己的辛勤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