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第 140 章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二天一早起来,侯婧怡和田雯雯还嚷着头疼,倒是周语函和田小葵都一脸轻松地看着那两个人,又冲了蜂蜜水来给她们喝。

    众人聚到餐厅吃早饭,一边商量着吃完饭去做什么。

    田小葵就笑着建议:“去逛商场、人多的景点显然不太好,咱们倒是可以去郊区玩一玩,人流量少,空气也流通,关键是这个季节,还不算冷,玩个漂流、垂钓什么的都不错。”

    周语函就问了一句:“去看红叶怎么样?”

    田小葵笑着摇头:“红叶要到十一月份才最好,现在还没有。”

    周语函笑着吐吐舌头:“我把温差给忘了。我小时候住我姥姥家,在黑省,八月十五都要穿棉袄了,有一年冷的早,八月十五都下第一场雪了。”

    唐家玉幽幽说了一句:“胡地八月即飞雪……”

    话说出口,又觉得不妥,连忙歉意地看向周语函。

    周语函倒是没觉得如何,哈哈地笑道:“沈城就是前清的盛京,京城曾经也是大辽大金的都城,说起来都是胡地呢。”

    她不在意,大家也就都跟着笑起来。

    赵征还纠正:“其实约定俗成的胡地,大概是长城以北的地区,曾经,都是游牧民族和游猎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但东三省和其他地区又有不同,去东三省要走山海关叫出关,相应的东三省就被称关外。而去蒙省和西部则走张家口,习惯把那边的大片地区称之为口外。”

    这个说法,连田小葵也不知道呢,几人纷纷点头,一脸恍然。倒是李斌神色淡定地从厨房往外端包子——跟着唐外公两年,李斌这一手小笼汤包已经很是有模有样,一个个只有龙眼大小的包子,皮儿半透明,隐隐能够看得到里边的汤汁流动,即便隔着皮儿,都能闻到浓郁的鲜香,引人垂涎。

    几个女孩闻到香味儿,也纷纷起身去帮忙,拿碟子、筷子,盛粥的,田小葵又问:“有没有要醋碟的?加不加香油麻油?”

    周语函笑嘻嘻大声道:“我要醋碟,不加香油,最好是加点儿蒜泥!”

    她这话音未落,李斌引着一个女生进来,却是赵征。

    她笑着搭上话道:“我倒是觉得,吃包子啃蒜瓣儿最得劲儿。”

    周语函立刻大笑:“我也喜欢啃蒜瓣儿啊,就是觉得不够文雅,才说吃蒜泥。”

    赵征道:“蒜泥还不能是刀剁的,也不能用料理机,就得用捣蒜的石臼子捣出来的,才够味儿。”

    周语函笑地直拍大腿:“这个说起来又有讲究了,捣蒜泥还能看人的脾气性格,性格爽直泼辣的,捣出来的蒜就特别辣,有蒜味儿,好吃。性格黏黏糊糊腻腻歪歪那种,捣出来的蒜就糊弄巴臭的,不好吃。”

    侯婧怡听得直愣怔,咂嘴道:“你这说的,也太神乎了。”

    赵征去洗了手转回来,恰好听到侯婧怡这一句,笑着道:“确实如此。”

    侯婧怡接了一句:“那让玉姐捣蒜……”

    田小葵却打断她,道:“让玉姐捣蒜,估计石臼就该捣碎了!”

    众人皆笑。

    唐家玉却拿了一头大蒜过来,放在周语函和赵征面前:“我找了,没有石臼,你俩将就着吧。”

    看到真拿了大蒜过来,赵征却笑了:“一会儿去哪里,要是出门,吃蒜不太好吧。”

    周语函却毫不迟疑地拿了蒜头过去,开始剥蒜,一边笑道:“都戴着口罩呢,谁能闻到味儿啊!”

    不紧不慢地吃过早饭,众人收拾一下,坐上车一起出门,一直向西,出城后转而向北,赵征提供了一个地方,位于京城西北的山区,有几百年的古刹佛寺,临近不远有野长城,这个季节,山上有核桃、栗子、山楂,山下不远还有个农庄,有葡萄园和酒庄,这个季节恰恰好是酿酒葡萄收获的季节,可以去参与收葡萄酿酒,还可以品尝酒庄窖藏几年的陈酿。

    酒庄是赵征亲戚家的产业,可以住宿、吃饭,做饭的都是当地的村民,还秉承着不时不食的习俗,吃的都是本地出产的应季果蔬河鲜山珍,非常有特色。

    让赵征一通介绍,众人也都不免心动起来。

    侯婧怡更是笑吟:“饮泉听风,在乎山水之间也。”

    唐家玉看地图,发现那边与军训的驻地不远,不由也有些心动。

    出城的车子不少,但因为他们行动的比较晚,路上倒是也不算太堵,他们又不上高速,出城后一转,就与众多出城车辆分开来,虽然路窄了,却比高速上的车子跑的还快。

    连一贯沉稳的李斌也禁不住说了一句:“比起那些人,咱们倒是像跑高速了。”

    众人皆笑。

    每逢小长假,居住在大城市水泥钢筋森林里的人,就迫不及待想要逃离大都市,去外边透口气,也有一部分趁着假期回家看看家人父母,大家都想到一处去的结果就是,放假第一天,肯定是出城方向的车辆大拥堵,据说,有几个小时出不了城的;等到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