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满了花花草草自不必说,屋内青砖照壁、筒式壁炉、水晶吊灯、民族地毯等极尽奢华,还有留声机、电话等当时较先进的生活用品。

    

    他们的运气真是不错,正巧赶上了大院内上午的维吾尔民族歌舞表演,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虎永刚几人在喀赞其旅游区的最后一站,是参观了“陕西回族大寺”。

    

    一开始,几人都很好奇,这座寺庙建在伊宁,为何要冠以“陕西”之名呢?

    

    到了那里,看到介绍才知道,这座寺庙?之所以叫陕西,是因为其创建者为陕西驻哈密的回民军,其建筑造型与布局也是仿照了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

    

    陕西回族大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伊犁最早落成的清真寺之一,同时也是清代伊犁九城中最大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座回族大寺,在历史上曾被冠以多个名称,最初叫做宁固寺。

    

    据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固尔扎筑城竣工,乾隆帝赐城名“宁远”,寓意“远方安宁”,所以该寺取名宁固寺,也是取“安宁永固”之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最初修建该寺的回族穆斯林信众,大多来自宁夏固原地区,所以在寺院落成后称为“宁固寺”。

    

    回族大寺建成之后,又在其西面和西北两侧相继修建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做礼拜的寺院。

    

    从高处俯瞰,这几座寺院构成了一只凤凰图形,回族大寺是其头部,因此被称为“凤凰寺”。

    

    后来又称回族大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坑坑寺等,主要是因为原籍陕西、甘肃的回民来此寺做礼拜的甚多,随其变化而几经易名。

    

    该寺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兼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

    

    寺庙前面有山门、正门,两侧为双重八字影壁,正中门楼高耸。

    

    其门楼为一座三层亭式建筑,第一、二层为平面四角形。

    

    围廊阁楼,第三层为六角飞檐式尖顶亭阁,称宣礼楼。

    

    山门到礼拜殿原林建有玉带桥和鱼池,现在仅存遗址。

    

    虎永刚几人重点参观了一下寺庙的主体建筑——礼拜殿。

    

    礼拜殿座西向东,由外殿、中殿、里殿三部分组成,其殿堂楼亭大小适宜,结构严整,造型古雅优美,布局考究、气势宏伟庄严,。

    

    整个礼拜殿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可供千余人作礼拜。

    

    礼拜殿由两个卷棚顶和一个歇山顶并列,檐部相连,融为一体,构成勾连搭形制。

    

    殿面宽七开间,后窑座平面呈方形,上部呈八角形的三层阁亭。

    

    里殿是一座外形四层八角形的攒亭式窑殿建筑,内部为穹窿结构,此即领拜人所处之位置一一小窑殿。

    

    窑殿两侧各有一个挖空的窗棂和两个门,右门内壁上刻着阿拉伯文字的《古兰经》片段经文。

    

    右门外壁上雕刻着“认主独遵”四个大字,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点霞光两世照”;下联是:“认主难保本来真”;

    

    左门外壁上刻的四个大字是“赞主清静”,其右侧是“一道真光”,左侧则为“绕亮天地”。

    

    此外,礼拜殿屋顶正脊、斜脊的蔓纹花卉和脊吻、套兽等,均为透空砖雕和透空琉璃,正中宝瓶为镂空琉璃制作。

    

    其彩画的图案用色有独到之处,作色瑰丽,技艺水平较高。

    

    在马车夫的催促下,几人匆匆离开,结束了喀赞其旅游区的行程。

    

    回到旅游区大门时,他们的好运再次降临,每天上午11时30分迎客舞表演正式开始。

    

    随着欢快的乐曲响起,身着精美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和小伙儿翩翩起舞,将现场氛围瞬间点燃,不少游客也纷纷加入其中,汇成了一派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