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拉萨·大昭寺(1)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回客栈的途中,咖啡忽然提议道:“猫哥,反正你们这趟是走219国道,珠峰大本营也绕不了多远,不如后天和我一起去吧。”

    虎永刚高兴地说道:“好啊。这本来也在我们的计划行程之内。”

    “对了,那边是需要边防通行证的,你们从深圳出来的时候,办好了没有啊?”咖啡问道。

    “忘了办了。上次去下察隅,不还是你给找的关系吗?”

    “哦对。你们要去新疆,狮泉河那边没有通行证就过不去了。”咖啡提醒道,“而且新疆那边查得更厉害。你们这次来拉萨还来对了,正好在这里可以办通行证,而且还可以把沿途要经过的关卡都写上。”

    大米马上主动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咖啡哥你明天上午就带猫哥猫嫂到大昭寺几个地方转转。”

    “那就麻烦你了。”虎永刚连忙道谢。

    “不用客气,小事一桩。”大米说。

    咖啡笑道:“这个她经常给客人办的,有门路。”……

    第二天早上,刚刚七点钟,虎永刚和宁静正在品尝卓玛做的藏式早餐时,咖啡就开着他的大陆巡过来了。

    这在拉萨,算是很早啦。

    咖啡大咧咧地坐下来,“哈哈,我是来得早又来得巧啊,正好我也没吃早饭呢。”

    他很熟练地做起了糌粑,还解释说:“我要带你们早点去大昭寺,才能看到一般游客看不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看到虎永刚夫妻俩疑惑的眼神,他有解释说:“大昭寺是八点半开门,它的金顶平台平时不对外开放,只给寺内的僧人打坐修行用。我们早点过去,在开门之前可以上去看看。”

    因为大昭寺不能带宠物入内,宁静就把嘀嘀留在了客栈,和大米的泰迪玩耍。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这座寺庙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建造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

    这座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

    有关大昭寺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现在的寺址最早是一片叫做卧塘的湖水,松赞干布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把戒指抛向空中,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

    谁知道,戒指恰好落到卧塘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幻化出一座九级白塔。

    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寺庙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

    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就命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思是由山羊驮土而建的。

    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殿”有关。

    这所寺庙最初称为“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藏语中,“拉”的意思是“佛”,“萨”是“地”,合起来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是先有了大昭寺,后来才有了拉萨城。

    大昭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现在的八角街。

    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

    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形,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虎永刚三人到达时,寺前广场上已是香火缭绕,无数虔诚的信徒们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进行着等身叩头的仪式。

    走到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就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被围墙围起来的石碑。其中南边那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是唐朝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的。

    那时候的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

    当时的吐蕃王赤德祖赞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

    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虽然眼前的碑身已有风化,但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辦。

    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看着两人流连不前,咖啡催促道:“猫哥,我们还是先上去吧。晚了就上不去了,这个什么时候都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