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忽悠严东明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人闲并不等于心闲。

    严东明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沉下心来梳理着自己的思路。

    虽然他知道,就算虎王最终能够倒掉,等到那时,自己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再无起复的可能。

    但是,他还是做着准备,为国为民。

    三年里,他学会了一个词,叫做‘社会贡献总额’。

    企业的社会贡献总额就是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

    包括向员工支付的薪酬、向管理机关缴纳社保统筹、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税费和净利润六大块。

    地方管理机构一般只看税费,而忽视其他五块的贡献。

    这也是他在审视过往招商引资中做得不够到位的点。

    锦城前些年,其实在这方面吃了不少的暗亏。

    看似引进了一些大企业,给钱给地给政策,但是没有综合考虑‘社会贡献总额’,实际地方获得的收益远远还抵不过土地的价值。

    吴楚之为锦城带来的,从税收的量上看,是产业经济。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总部经济和科研经济。

    为总部、科研人员支付的薪酬,是对地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

    因为这样的贡献,才是有效的gdp。

    员工取得的薪酬,大部分是直接贡献在当地的。

    他需要在当地进行衣食住行的消费,而这一部分钱又会在当地的消费滚动,拉动了当地的内需,加速了当地的资金流通。

    产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是增值税。

    17%的增值税是中枢和地方的共享税,地方实得部分往往只有25%左右,而且是进销项抵扣后的实际税负的享有。

    按照实业流转税负3%-6%来算,其实地方到手的也就0.75-1.25%。

    而总部经济、科研经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是地方独自享有的营业税,6%。

    而且这部分贡献以外,消费随着链条的加长,还有巨大的乘积效应。

    总部和研究院放在锦城,其实就是吴楚之对锦城这个家乡的最大支持。

    严东明知道,这几年,不管是他,很多的锦城当地管理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锦城,到底以什么立城?

    第二产业的工业大发展,确实能够带来很好的产业经济,但是子孙后代怎么办?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吃一代人的饭,不能砸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锦城管理者的共识。

    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平原,难道只能发展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

    所以,除了几千年历史积淀带来的人文资源,还是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第二产业。

    吴楚之这样的产业结构,正是如此,一定会得到锦城地方衙门的鼎力支持。

    这无需去通什么关系,因为这就是政绩。

    想到这里严东明心里通泰了,不过当他再次转变角色,换到自己的角度是,又疑惑起来,

    “所以,小吴,燕京的软件研究院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后面你会搬回来?”

    严东明很清楚,从吴楚之的长期规划出发,软件研究院放在燕京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孔昊那孩子自己也了解,说得好听一些是专注力很高,难听点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技术狂人都是如此。

    他们或许可以成为顶尖的科学家,但顶尖的科学家并不等于顶尖的领导者。

    需要有人去为他们打理日常的一切。

    初期放在燕京,可能有公司还小,需要吸引人的考虑。

    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管理还是成本计量,研究院都不适合放在燕京。

    软件研究院搬回锦城后,那么自己何去何从?

    吴楚之总不可能把自己当做一张擦桌帕,用了就扔吧?

    吴楚之闻言笑了起来,“严伯伯,您别担心三年后没了去处。因为这就涉及到您未来的职业方向了。”

    严东明闻言眉头一蹙,他勐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什么时候,自己不知不觉的就开始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问题了?

    特喵的!

    这话术……

    原本吴楚之说要来拜访,他还以为是来帮儿子说服自己。

    没想到,这小子是准备老子、儿子一起端!

    既然自己都要选择果核了,那么儿子肯定也跑不掉。

    够狡猾的啊!

    不过吴楚之的话题又让他心里痒痒的。

    毕竟闲置了三年,整天窝在党史办除了看书看报也没个消遣。

    陡然听闻还有人需要他,严东明其实心里很是喜悦。

    老子特么的还是有人要的!

    面上不置可否,他端起